真兴寺阁
〔宋〕
山川与城郭,漠漠同一形。
市人与鸦鹊,浩浩同一声。
此阁几何高,何人之所营。
侧身送落日,引手攀飞星。
当年王中令,斫木南山赪。
写真留阁下,铁面眼有棱。
身强八九尺,与阁两峥嵘。
古人虽暴恣,作事今世惊。
登者尚呀喘,作者何以胜。
曷不观此阁,其人勇且英。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真兴寺阁》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篇首先写寺阁的高峻,并生动地绘出当诗人登高临远所见所闻。诗人又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寺阁的高度,表现了一种身临其境却带有幻想色彩的感受。然后引出对历史的回顾,点明建阁之人,以及眼前所见寺阁中留存的王中令威武的画像,正与险峻的寺阁共斗峥嵘,风格协调。篇末六句对建阁人非同寻常的胆气,极表惊叹和赞赏,并特别点明见到寺阁的壮观,即可推知王中令的英勇气概。全诗由阁到人,几度回环描写,跌宕有致,意境壮阔,语言雄健。
- 作品别称凤翔八观·其六·真兴寺阁
- 作品出处苏东坡全集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创作年代北宋
创作背景
《真兴寺阁》这首五言古诗作于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这一年作者以直言极谏策问列入三等,授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公事,开始进入仕途。此诗作于凤翔,为《凤翔八观》中的第六篇。
相关诗词
-
和子瞻凤翔八观八首·其六·真兴寺阁
秦川不为广,南山不为高。嵯峨真兴阁,杰立陵风飚。危槛俯翔鸟,跳檐落飞猱。上有傲世人,身衣白鹤毛。下视市井喧,奔走何嗷嗷。萧然倚楹啸,遗响入云霄。清风吹其裾...
-
真兴寺阁祷雨
太守亲从千骑祷,神翁远借一杯清。云阴黯黯将嘘遍,雨意昏昏欲酝成。已觉微风吹袂冷,不堪残日傍山明。今年秋熟君知否,应向江南饱食粳。
-
燕南龙兴寺阁晚眺
倚天楼阁贮金仙,层栋犹题赵宋年。混一南方今宇宙,英雄百战旧山川。鱼龙水落秋江外,刍牧人归夕照边。总为悲歌生慷慨,凭阑极目思凄然。
-
登镇阳龙兴寺阁观铜铸观音
眼中楼阁见来稀,铁凤飞檐势欲飞。天外宝花飘阁道,月中桂子落仙衣。高攀玉露仙人掌,上碍银河织女机。金锁堂堂遗物在,山川良是昔人非。
-
登龙兴寺阁
阁道乘空出,披轩远目开。逶迤见江势,客至屡缘回。兹郡何填委,遥山复几哉。苍苍皆草木,处处尽楼台。骤雨一阳散,行舟四海来。鸟归馀兴远,周览更裴回。
-
兴福寺
为厌市喧杂,携诗来此吟。鸟声山路静,花影寺门深。楼阁庄严界,池塘清净心。松风亦好事,送客出前林。
-
大元敕赐龙兴寺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之碑(胆巴碑)
...敕撰并书篆。皇帝即位之元年,有诏:金刚上师胆巴,赐谥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敕臣孟頫为文并书,刻石大都寺。五年,真定路龙兴寺僧迭凡八奏。师本住其寺,乞刻石寺中。复敕臣孟頫为文并书。臣孟頫预议,赐谥大觉以言乎师之体,普慈以言乎师之用,广照以言慧光之所照临,...
-
阐福寺大佛诗用去岁真定隆兴寺礼大佛诗韵
...兟纭纭。倏忽才凿七窍混沌死异哉,千手千眼谁与为疏分。忆我去年巡冀野,时则十月星乃辰。隆兴古寺问象教,佛香高阁瞻金神。屏息不能一词赞,倚栏聊息尘中身。归来落成值此寺,是一是二徒云云。久欲成诗颂相好,其如万虑常萦尘。穿池曾未聚卫士,督工奚用命将军。翼然...
-
游东阳涵碧亭刘梦得所赋诗也明日过中兴寺游览终日记所见
...,草间得遗记。飞流落天明,喷洒寒玉碎。停车风雪中,岂特生秋意。李杜到韩刘,峥嵘相品次。景因真赏见,遗句细吟味。假盖上前峰,提携有儿稚。明朝春开晴,步到中兴寺。山僧引客游,佳处相指示。群峰四抱圆,浮烟生暖翠。唐年故刺史,宅作布金地。报以遗姓存,犹感...
-
题隆兴寺画壁
...,难执名相徵文言。画师乃不识名氏,想因薰习如来禅。知微画像必斋戒,山东法传杨契丹。两家手迹真伪半,未能到此窥篱籓。赵州古寺壁间水,相传作者吴道元。此去赵州百馀里,同时留迹何疑焉。但看一笔挥圆相,风落电转谁能然。此画当作吴画观,兼传摩诘思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