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宣城见杜鹃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晚年在宣城(今属安徽)所创作的一首七绝。诗中的子规鸟、杜鹃花均为思乡之情的象征。作者在宣城看到杜鹃花盛开,联想到幼年在四川常听到子规鸟的啼叫。子规啼声凄厉,令听者肠断,暮春三月,特别叫人思念故乡。“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写尽了旅人思乡的情绪。全诗浑然一体,对仗工整,情景交融,前呼後应,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足见诗人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 创作年代762年3月
创作背景
关于《宣城见杜鹃花》此诗的创作时间,主要有两种说法。按照裴斐《李白年谱简编》的说法,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春,时李白在宣城郡。而薛天纬认为此诗作于李白流放遇赦归来之后。按他的说法,写这首诗的时候,李白已是迟暮之年。李白被朝廷判流夜郎,遇赦归来后,流落江南,寄人篱下。不久又染了病,晚景凄惨。老来思乡,本是人之常情,何况诗人老迈患病。于是,浓重的乡思就袭上了诗人心头,诗人写下此诗。
相关诗词
-
《杜鹃花》拼音版
万花开尽弄芳菲,踯躅青山遍翠微。谢豹啼时千萼吐,锦城梦到乱红飞。朱颜一顾春将老,游子初看泪满衣。独有幽人情思薄,枝头空叫不如归。
-
《杜鹃花·其一》拼音版
栈阁连云百道斜,猿声处处接三巴。无多望帝春魂在,半作啼鹃半作花。
-
《杜鹃花》拼音版
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一声寒食夜,数朵野僧家。谢豹出不出,日迟迟又斜。
-
《晓行道旁杜鹃花》拼音版
泣露啼红作么生,开时偏值杜鹃声。杜鹃口血能多少,不是征人泪滴成。
-
《菩提寺南漪堂杜鹃花》拼音版
南漪杜鹃天下无,披香殿上红氍毹。鹤林兵火真一梦,不归阆苑归西湖。
-
《法灯俊上人惠杜鹃花》拼音版
杜鹃嘉树状非常,久向缁林压众芳。春去尚疑啼蜀魄,客来还错认丁香。高人好事栽莲社,野叟移根植草堂。习气未除端自笑,赏花衔惠意难忘。
-
《杜鹃花》拼音版
染得深红剪万葩,春归独自绚韶华。丁宁莫受西风误,误使人看顷刻花。
-
《阮郎归·杜鹃花发映山红》拼音版
杜鹃花发映山红。韶光觉正浓。水流红紫各西东。绿肥春已空。闲戏蝶,懒游蜂。破除花影重。问春何事不从容。忧愁风雨中。
-
《咏物体六十六首·其十三·杜鹃花》拼音版
蜀魄何年别锦城,洛阳春事剧纵横。扶枝细碧娟娟静,坼蕊妖红的的明。啼血自疑新染袂,阳台无复旧归声。如何百羽称尊后,不向烟花暂主盟。
-
《杜鹃花》拼音版
鸟啼从溅血,花发亦同心。三月春光老,映山花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