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登庐山

近代 毛泽东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一山(2)(3)大江(4)边,跃上葱茏(5)四百旋(6)

在声势浩大的长江边,耸峙着一座高山,经过几百个险急的弯道,跳跃似的走进那葱茏的山间。

冷眼向洋看世界(1)热风吹雨(2)江天(3)

冷静地展望这变化的世界,炎热的风吹着雨,洒落在江边。

云横九派(1)浮黄鹤,浪下三吴(2)起白烟。

云横遮在众多的河流上,似乎有黄鹤漂浮在上面,波浪直向吴越之地冲去,溅起白色的云烟。

陶令(1)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2)

昔日的陶潜不知道要到什么地方去,桃花源里还可不可以种田?

小提示:毛泽东《七律·登庐山》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七律·登庐山》是毛泽东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1959年6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庐山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于6月29日清晨登上庐山,站在襟江带湖的庐山顶峰,纵目远眺,水色山颜,尽收眼底。极富浪漫主义气质的诗人毛泽东神驰目极,手心相应,又为庐山留下了一首豪放之歌。

《七律·登庐山》这首诗以景写意,虚实结合,动静相应,既写登高望远的景致,也写极目远眺的情怀。庐山的雄伟突兀,长江的恢宏壮阔,透过诗人丰富的情思、雄健的笔力,显得气势磅礴,意气昂扬。

创作背景

1959年庐山会议前夕,毛泽东登上庐山,立足峰巅,极目远眺,江山胜览,尽收眼底。置身雄伟高耸、满目苍翠的庐山,面对开阔辽远、云海弥漫的景致,诗人心中涌动着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豪迈之情,于是写下了《七律·登庐山》这首讴歌奋发的诗篇。

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继续高涨,但国际国内出现了极大的困难。国内,遇到百年不遇的自然灾害,人民公社和大跃进出现“极左”问题,党在工作中出现失误。在诗中,毛泽东针对当时国际国内的斗争形势,表现出中国人民独立自主、勇往直前的决心与勇气。

毛泽东

毛泽东

无产阶级革命家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著有《毛泽东诗词》《毛泽东文集》等。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