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唐〕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此诗先写作者之行踪,次写庐山之景色,末写隐退幽居之愿想;不仅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庐山秀丽雄奇的景色,更主要的是表现了诗人狂放不羁的性格以及政治理想破灭后想要寄情山水的心境,流露了诗人一方面想摆脱世俗的羁绊,进入飘渺虚幻的仙境,一方面又留恋现实,热爱人间的美好风物的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全诗风格豪放飘逸,境界雄奇瑰玮,笔势错综变化,诗韵亦随着诗人情感的变化几次转换,跌宕多姿,极尽抑扬顿挫之美,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 作品别称庐山谣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 创作年代760年
创作背景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这首诗作于公元760年(肃宗上元元年),即诗人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回来的次年。李白遇赦后从江夏(今湖北武昌)往浔阳(今江西九江)游庐山时作了这首诗,那时李白已经历尽磨难,始终不愿向折磨他的现实低头,求仙学道的心情更加迫切了。
相关诗词
-
桐庐道中寄谢侍御·其二
剑气凌东越,奎文映紫垣。人伦开藻鉴,礼数起龙门。白发存知己,丹心奉至尊。汉庭如物色,虚薄讵须论。
-
桐庐道中寄谢侍御·其一
有美吴山水,星轺宠命新。涛声驱海曲,风采肃朝绅。入社推高足,追班沗近臣。未酬虚左席,长愧报恩身。
-
寄崔侍御
宛溪霜夜听猿愁,去国长如不系舟。独怜一雁飞南海,却羡双溪解北流。高人屡解陈蕃榻,过客难登谢脁楼。此处别离同落叶,朝朝分散敬亭秋。
-
游敬亭寄崔侍御
我家敬亭下,辄继谢公作。相去数百年,风期宛如昨。登高素秋月,下望青山郭。俯视鸳鸯群,饮啄自鸣跃。夫子虽蹭蹬,瑶台雪中鹤。独立窥浮云,其心在寥廓。时来顾我笑,一饭葵与藿。世路如秋风,相逢尽萧索。腰间玉具剑,意许无遗诺。壮士不可轻,相期在云阁。
-
和卢侍御通塘曲
君夸通塘好,通塘胜耶溪。通塘在何处,远在寻阳西。青萝袅袅挂烟树,白鹇处处聚沙堤。石门中断平湖出,百丈金潭照云日。何处沧浪垂钓翁,鼓棹渔歌趣非一。相逢不相识,出没绕通塘。浦边清水明素足,别有浣沙吴女郎。行尽绿潭潭转幽,疑是武陵春碧流。秦人鸡犬桃花里,将比通塘渠见羞。通塘不忍别,十去九迟回。偶逢佳境心已醉,忽有一鸟从天来。月出青山送行子,四边苦竹秋声起。长吟白雪望星河,双垂两足扬素波。梁鸿德耀会稽日,宁知此中乐事多。
-
新秋同卢侍御薛员外白蘋洲月夜
隔暑蘋洲近,迎凉欲泛舟。
-
和黄门卢侍御咏竹
清切紫庭垂,葳蕤防露枝。色无玄月变,声有惠风吹。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凤皇佳可食,一去一来仪。
-
早发庐江涂中遇雪寄李侍御
芦苇声多雁满陂,湿云连野见山稀。遥知将吏相逢处,半是春城贺雪归。
-
卢侍御小妓乞诗座上留赠
郁金香汗裛歌巾,山石榴花染舞裙。好似文君还对酒,胜于神女不归云。梦中那及觉时见,宋玉荆王应羡君。
-
梦苏州水阁寄冯侍御
扬州驿里梦苏州,梦到花桥水阁头。觉后不知冯侍御,此中昨夜共谁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