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赏牡丹》这首托物咏怀的七绝诗描绘了唐朝惯有的观赏牡丹的习俗,以芍药“妖无格”的和芙蕖“净少情”衬托牡丹之高标格和富于情韵之美,其中也蕴含了诗人心中的理想人格精神。全诗用对比和抑彼扬此的艺术手法,肯定了牡丹“真国色”的花界地位,真实地写出了当年牡丹花盛开能引起京城轰动的巨大效应。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 创作年代中唐
创作背景
牡丹是中国特产的名花,春末开花,花大而美。唐代高宗、武后时始从汾晋(今山西汾河流域)移植于京城,玄宗时犹视为珍品。此诗即写唐人赏牡丹的盛况。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与地点,由陶敏、陶红雨校注的《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根据诗中用李正封“国色”之语推测此诗为大和二年(828年)至五年(831年)作者在长安所作;瞿蜕园的《刘禹锡集笺证》认为,此诗作于唐大和年间作者重入长安之时;高志忠的《刘禹锡诗编年校注》认为,此诗与《浑侍中宅牡丹》作于同时;吴钢、张天池《刘禹锡诗文选注》疑此诗为永贞革新时所作。
相关诗词
-
赏牡丹
...踯躅枯。软光笼细脉,妖色暖鲜肤。满蕊攒金粉,含棱缕绛苏。好和薰御服,堪画入宫图。晚态愁新妇,残妆望病夫。教人知个数,留客赏斯须。一夜轻风起,千金买亦无。
-
郡会赏牡丹分韵得裳字
敢辞深坐懒衣裳,便欲追陪恐病妨。小户长忧劝酒满,短才仍怯和诗忙。牡丹花在逢寒食,群玉山如望洛阳。不是使君寻旧赏,更无人会忆姚黄。
-
唐明皇赏牡丹图为李孟川题
...春游日日欢心神。奇葩异草满上苑,承欢无限如花人。锦云红映沟池水,玉质琼枝笑相倚。乐事元非为赏心,只藉豪奢媚妃子。海棠开尽荼醾老,惆怅一番花事了。收拾残春到牡丹,宵衣数问龙楼晓。荧荧初日透深丛,一一新妆斗妍巧。天上分来事有无,洛阳剩得春多少。咸京不...
-
昼锦堂再赏牡丹
锦堂重赏牡丹红,不惜残英数日空。嘉艳岂无来岁好,清欢难得故人同。谁言山下曾为雨,只恐身轻去逐风。且共对花开口笑,莫持姚左较雌雄。
-
赏牡丹听琵琶歌
槽圆项细中空洞,翠索金环妥肩重。泛商流徵断仍连,愁怨欢娱杂悲痛。弹来弹去音和平,满座回颜带笑听。转到天香牡丹品,玉笙宝瑟一时停。小莺学语泉出窦,湖面跳珠飞雨骤。两弦刚劲两弦柔,促急舒徐自先后。谩说开元贺老名,梁园别有擅场声。花前...
-
昼锦堂同赏牡丹
牡丹亲植锦堂前,回首光阴二十年。一见开颜如有旧,三来经赏岂无缘。竞新品目应输洛,独守单平似信天。欲寄朝云皆大笔,愿搜豪句饰妖妍。
-
陶王二君来赏牡丹
同城何苦不同欢,况复春风到牡丹。香满正宜携酒问,色深番奈近灯看。彩云红雾晴长拥,澹月微霜夜故寒。任使群芳妒倾国,古今须让百花冠。
-
新晴赏牡丹
杜门睡榻长苍苔,满眼新晴亦乐哉。小市忽逢莼菜出,曲栏初见牡丹开。不嫌雨后泥三尺,且趁春残醉几回。自揣明年犹健在,东箱更觅茜金栽。
-
赏牡丹
把酒看花绕画栏,病身只得忍轻寒。主人半醉花微倦,下却珠帘放牡丹。
-
又和安国寺及诸园赏牡丹
洛邑牡丹天下最,西南土沃得春多。一城奇品推安国,四面名园接月波。山相著书称上药,翰林弄笔作新歌。人间朱粉无因学,浪把菱花百遍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