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赏牡丹》这首托物咏怀的七绝诗描绘了唐朝惯有的观赏牡丹的习俗,以芍药“妖无格”的和芙蕖“净少情”衬托牡丹之高标格和富于情韵之美,其中也蕴含了诗人心中的理想人格精神。全诗用对比和抑彼扬此的艺术手法,肯定了牡丹“真国色”的花界地位,真实地写出了当年牡丹花盛开能引起京城轰动的巨大效应。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 创作年代中唐
创作背景
牡丹是中国特产的名花,春末开花,花大而美。唐代高宗、武后时始从汾晋(今山西汾河流域)移植于京城,玄宗时犹视为珍品。此诗即写唐人赏牡丹的盛况。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与地点,由陶敏、陶红雨校注的《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根据诗中用李正封“国色”之语推测此诗为大和二年(828年)至五年(831年)作者在长安所作;瞿蜕园的《刘禹锡集笺证》认为,此诗作于唐大和年间作者重入长安之时;高志忠的《刘禹锡诗编年校注》认为,此诗与《浑侍中宅牡丹》作于同时;吴钢、张天池《刘禹锡诗文选注》疑此诗为永贞革新时所作。
相关诗词
-
《春日载酒同诸子过友人赏牡丹四首·其三》拼音版
日南分赋牡丹频,似谱丹青更写真。今日同君花底醉,隔纱愁杀李夫人。
-
《踏莎行·赏牡丹》拼音版
绿润红酣,香浓粉艳。牡丹初放闲庭院。一春常恐负花期,妆成静日珠帘捲。倚笑娉婷,含情缱绻。若教解语应肠断。东皇谅也惜韶华,倩他月姊来相伴。
-
《和韩侍中同赏牡丹》拼音版
秦地春光似洛阳,牡丹名擅百花场。巧钟绝艳群芳后,高剪红云万叶彊。露满金盘看国色,风回绮席识天香。酒酣只欲盈簪戴,聊伴衰颜照玉觞。
-
《于景瞻宅赏牡丹花时已过感而有作呈诸公属和·其二》拼音版
何处相携宴牡丹,年年三月在长安。也知白首联诗坐,不似青春把酒看。罗幛无风香气暖,金盘有露玉容寒。故情不逐韶华改,遍倚斜阳十二阑。
-
《秋湄北来视予四月六日社园置酒赏牡丹作》拼音版
风力初低雨意轻,为花何爱一春晴。回阴莫展丁香结,废闰难催芍药生。尘土牡丹黄上额,殿台杨柳碧连城。眼前草木忧欢状,与汝盱衡说旧京。
-
《春晚赏牡丹奉呈席上诸君》拼音版
逍遥为吏厌衣冠,花谢还来访牡丹。颜色只留春别后,精神宁似日前看。雨馀花萼啼残粉,风静奇香喷宝檀。祗恐明年开更好,不知谁与并栏干。
-
《赏牡丹二首·其一》拼音版
万事都教落酒卮,东风又遇牡丹期。深春花样殊无匹,割手金杯且莫辞。造化源头观邵子,翠云丛处舞西施。天机巧妙谁收拾,写入南川几句诗。
-
《孤鸾·赏牡丹》拼音版
天然佳丽,有倾国姿容,绝伦娇媚。万紫千红,尽在下风回避。君家去年赏胜,翠帷低、粉匀朱腻。蝶使蜂媒似织,总为馀香至。喜今年、重见旧风味。想尚怯春寒,开也还闭。无限秾华,最是露珠凝缀。只疑太...
-
《吴元玉邀赏牡丹分韵》拼音版
百朵香云怕急飞,未曾来赏判迟归。临轩要约从先定,折简频烦恐后违。药玉酒船群客送,黄金筵直主人挥。添灯不道成深夜,起看红妆觉露微。
-
《杭州访吉祥璘上人追感苏才翁同赏牡丹》拼音版
曾乘春饮绕花畦,花底馀香入燕泥。剪处佳人传烛下,归时明月到云西。重来草树惊秋色,零落交朋感旧题。若使他年逢胜赏,一觞知复共谁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