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牡丹
〔唐〕
庭前芍药(1)妖无格(2),池上芙蕖(3)净(4)少情(5)。
庭院中的芍药花艳丽虽艳丽,但格调不高;池面上的荷花明净倒是明净,却缺少热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1),花开时节动京城(2)。
只有牡丹花才是真正的国色,是最美的花,当它开花的时候,其盛况轰动了整个京城。
小提示:刘禹锡《赏牡丹》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赏牡丹》这首托物咏怀的七绝诗描绘了唐朝惯有的观赏牡丹的习俗,以芍药“妖无格”的和芙蕖“净少情”衬托牡丹之高标格和富于情韵之美,其中也蕴含了诗人心中的理想人格精神。全诗用对比和抑彼扬此的艺术手法,肯定了牡丹“真国色”的花界地位,真实地写出了当年牡丹花盛开能引起京城轰动的巨大效应。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 创作年代中唐
创作背景
牡丹是中国特产的名花,春末开花,花大而美。唐代高宗、武后时始从汾晋(今山西汾河流域)移植于京城,玄宗时犹视为珍品。此诗即写唐人赏牡丹的盛况。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与地点,由陶敏、陶红雨校注的《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根据诗中用李正封“国色”之语推测此诗为大和二年(828年)至五年(831年)作者在长安所作;瞿蜕园的《刘禹锡集笺证》认为,此诗作于唐大和年间作者重入长安之时;高志忠的《刘禹锡诗编年校注》认为,此诗与《浑侍中宅牡丹》作于同时;吴钢、张天池《刘禹锡诗文选注》疑此诗为永贞革新时所作。
相关诗词
-
独赏牡丹
赏花全易识花难,善识花人独倚栏。雨露功中观造化,神仙品里定容颜。寻常止可言时尚,奇绝方名出世间。赋分也须知不浅,算来消得一生闲。
-
菩萨蛮·雪楼赏牡丹席上用杨民瞻韵
红牙签上群仙格,翠罗盖底倾城色。和雨泪阑干,沉香亭北看。东风休放去,怕有流莺诉。试问赏花人,晓妆匀未匀。
-
奉和独赏牡丹
绕台依榭一丛丛,紫映黄苞白映红。烂漫只因前夜雨,馨香无奈此时风。暖融春色交相妒,繁㬠晴阳艳欲烘。应恨官高少同赏,樽前不得召邻翁。
-
赏牡丹
朱明开令节,邀赏对名花。潋滟欺秾李,纷披夺丽华。天香横席满,国色倚阑斜。绿叶舍朝露,红英缀晚霞。迷蜂娇吐蕊,戏蝶绽分葩。幻字留仙种,凝脂...
-
省中赏牡丹是日喜雨得知字
...兹言喜雨日,忽值看花期。四月春草歇,南宫韶景迟。烟扶翠柯立,风拆绛房披。珠树安足种,仙人应未知。何如翰墨署,共揽芳菲枝。赏胜自难偶,时和方在斯。作霖怀相业,忧旱体皇慈。厕燕已云忝,属歌谅非宜。空然搦赤管,讵报琼瑶辞。
-
寓汝川和高宪伯先生赏牡丹诗
自与孤寒别老根,洛阳台上几争论。两家色样专芳味,一阵东风受主恩。玉带也曾占宰相,金樽随处闹王孙。谁能拔此挥吟赏,多种桑麻补厚坤。
-
与客赏牡丹
金屏香榭簇芳尘,共识长安富贵春。正好看时盛游骑,何曾赏处见贫人。千花敛态羞无色,数朵争妍觉有神。寄语金銮旧供奉,莫誇艳曲醉中新。
-
乙卯昼锦堂同赏牡丹
从来三月赏芳妍,开晚今逢首夏天。料得东君私此老,且留西子久当筵。柳丝偷学伤春绪,榆荚争飞买笑钱。我是至和亲植者,雨中相见似潸然。
-
雨中周医士邀赏牡丹
药轩西畔一栏花,留得于今有几家。开处每邀宾客赏,栽时应待子孙誇。苔因丛近多沾屐,蜂为香微半出衙。昨日雨中犹满座,歌钟应不负秾华。
-
同赏牡丹
国艳孤高岂自媒,寒乡加力试栽培。当时尚昧随和贵,今日真逢左魏开。名品已先推洛谱,梦魂唯恐失阳台。花王亲视风骚将,中的方应赏巨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