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江寺飞泉亭记
〔清〕
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荡瀑旁无寺;他若匡庐,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如倾盖交,虽欢易别。
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蹬级纡曲,古松张覆,骄阳不炙。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馀,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砚,可瀹茗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之对枰。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化。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带玉堂。正对南山,六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妙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者。
僧告余日:“峡江寺俗名飞来寺。”余笑日:“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僧日:“无徵不信。公爱之,何不记之?”余日:“诺。”已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峡江寺飞泉亭记》是清代袁枚所作的一篇散文。文章以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记叙、描写为主,空灵飞动,神采张扬,尤其能够表现袁枚畅游山水的才子雅怀,也体现出其散文追求天然真趣的艺术个性。
创作背景
《峡江寺飞泉亭记》作于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当时袁枚往广东肇庆探望弟弟袁树,途经清远市的峡江寺所作。
相关诗词
-
冷泉亭记
东南山水,馀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
-
香山飞泉亭
霜风吹林林叶乾,泉声落日毛骨寒。道人清晓倚阑干,自汲清泉扫红叶,一庵冬住白云端。
-
飞来寺·其五
上方楼阁梵王宫,峡迥周遭紫翠中。古寺飞来山色老,妖猿化去世缘空。昙花芳映菩提树,宝鼎香浮柏子风。千载玉环今在否,漫题诗句记行踪。
-
书龙寿寺煮泉亭壁·其一
病马系乔木,携筇到上方。江花迷枉渚,野竹乱鸣榔。石灶怀桑苧,洼尊忆漫郎。吾生真寄傲,佛地欲深藏。
-
游灵隐寺
...邀我游灵隐,酒清殽美情亦浓。天晴风暖恣清赏,水曹仙子同从容。千山万山耸奇石,五里十里皆青松。浣手爱汲西溪水,振衣直上飞来峰。冷泉亭上步苍藓,呼猿洞口询支公。主人携酒任所之,飘飘身世如仙踪。十年奔走京洛尘,见说此地如梦中。岂知奉使此一览,乾坤万古双...
-
游峡山寺子听用昌黎山石诗韵并效其体次韵同作
云木合沓烟火微,迎人入峡山鸟飞。短篷初系晚炊作,半江水长知鱼肥。楼台下上架岩谷,十日暗雨游人稀。穿林紫笋未成竹,解馋则可难慰饥。软莎缓踏不用屐,两三结伴寻禅扉。入门摩挲古碑...
-
中宿篇游清远峡山寺作
...金锁今何在。半云亭子故依然,谁构曾轩屹相对。曲磴盘盘穷眼瀰,眼眵足趼不自知。满前丛竹舞风叶,映水恐是青蛟螭。崎岖西转穿茆入,和光洞古烟光湿。烛龙下照开积阴,仰听玄蝉啸风急。起来燕坐形神清,鱼鸟嬉恬如有情。忽闻云外暮钟动,殷殷似斗飞泉鸣。攀条尚欲搴...
-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
苏大侍御访江浦赋八韵记异
庞公不浪出,苏氏今有之。再闻诵新作,突过黄初诗。乾坤几反覆,扬马宣同时。今晨清镜中,胜食斋房芝。余发喜却变,白间生黑丝。昨夜舟火灭,湘娥帘外悲。百灵未敢散,风破寒江迟。
-
陪王使君晦日泛江就黄家亭子二首·其一
山豁何时断,江平不肯流。稍知花改岸,始验鸟随舟。结束多红粉,欢娱恨白头。非君爱人客,晦日更添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