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泉亭记
〔唐〕
东南山水,馀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沏,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馀杭而甲灵隐也。
杭自郡城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
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冷泉亭记》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期间所作的一篇风景小品,介绍了冷泉亭宜人的景色。文章虽是为冷泉亭而作,但亭的位置、体貌略写,而把重点放在登亭观景时的种种感受,情随景生,境与意谐,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冷泉亭的独特魅力。全篇构思精巧,落笔轻灵,虽是一篇景物小记,却写得别具匠心,风神俊爽。
创作背景
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至四年(824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这篇题记即作于长庆三年(823年)八月十三日。这年,白居易赴杭之初,有些颓然,但是他深深爱上杭州的山水。赴任期间,白居易不仅建堤疏井,惠泽百姓,而且西湖处处留下了他的足迹和诗篇,《冷泉亭记》就是其中一篇。
相关诗词
-
题胡济源听泉楼
冷泉亭子深且幽,我昔杖履曾追游。山中正当朝雨霁,坐听泉水涓涓流。初如松风洒万壑,忽如仙佩锵鸣璆。又如蛟龙起潭窟,霹雳闪电摧林丘。黄猿抱子挂秋影,欲下不下声啾啾。是时同行四五人...
-
六月晦日同楼少府由钱塘门至上竺遂游下中竺憩冷泉亭涂中记所历
联舆缓步踏葱苍,十里荷香杂稻香。庚暑此时无一点,秋风明月洒长廊。林间岩洞侵衣润,水际亭台彻骨凉。何处山泉落檐溜,恍疑飞雨晓浪浪。
-
冷泉亭
泉声檐槛外,林壑杳然深。人世热何处,我来清到心。松林藏日色,潭底卧峰阴。一自乐天记,山光寒至今。
-
峡江寺飞泉亭记
...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馀,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砚,可瀹茗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
-
奉陪苏参政杨御史宴冷泉亭苏公有诗次韵呈上
涧水泠泠冰雪流,波涵瓦影一亭幽。坐临石磴瑶琴响,环绕山门玉带留。白傅风流碑尚在,苏公文采句难酬。醉来倚树漱寒碧,洞口元猿吟未休。
-
酒泉子·长忆西山
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冷泉亭上旧曾游,三伏似清秋。白猿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别来几向画阑看,终是欠峰峦!
-
满江红·题冷泉亭
...谷、群仙东下,佩环声急。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是当年、玉斧削方壶,无人识。山木润,琅玕湿。秋露下,琼珠滴。向危亭横跨,玉渊澄碧。醉舞且摇鸾凤影,浩歌莫遣鱼龙泣。恨此中、风物本吾家,今为客。
-
冷泉亭二首 其一
渐觉林无暑,相忘是冷泉。清如秋以上,凉近雨之前。瘦石花持戒,空潭鱼入禅。我来松十里,至此更翛然。
-
冷泉亭二首 其二
白日虚亭上,深松古寺间。地幽生美草,人暇在秋山。饷茗䒱云熟,携泉荡月还。青苍衣一寸,知久坐烟寰。
-
冷泉亭
松阴白日转危亭,枕石飞泉梦里听。当坐水云黏袖重,凭阑空翠照人青。疏弦未动群山响,长啸无风万叶零。到此尘襟元不染,清晖林樾冷冥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