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庚子送灶即事》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01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写于送灶日。首句写送灶时的祭品,次句是说因为家境贫寒,只能典当了衣服来筹办香烛等贡品。最后两句说家中已经没有多余的东西可以变卖了,所以,缺少的祭品哪里仅仅只是没有一只黄羊。诗句通俗晓畅,通过一次简陋的不成敬意的祭灶活动,在轻松幽默中寄托些微不满与牢骚,既真实表现了当时家庭经济的困顿拮据,同时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
创作背景
《庚子送灶即事》这首诗作于1901年2月11日晚上,也就是旧历1900年庚子腊月二十三——旧俗所谓祭灶日之夜。
此时,帝国主义的武装入侵已达半年多,清王朝在向各帝国主义屈膝求和,正如这个封建小朝廷在所谓《自责诏》中所云:“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对外丧权辱国,对内搜刮以尽。造成社会凋敞,农村破产,老弱转乎沟壑,妇孺流离失所,全国人民处于深重的苦难中。这一年,鲁迅的祖父仍系于杭州狱中,父亲病死已五年,家庭屡遭“变故”,从南京读书度寒假的鲁迅在绍兴使他有机会亲历目睹当时人民的苦难生活。
据周作人日记:“夜送灶,大哥作一绝送之,余和一首(角黍杂猊糖,一尊腊酒香。返嗤求富者,岁岁供黄羊)。大雪。诗稿存后。“
鲁迅当时正回家过寒假。遇到家里有这样的习俗,有感而作。
相关诗词
-
行香子·回舟即事
红树槎枒,绿水周遮。荡舟回、水驿烟斜。一樽似梦,万事如麻。叹吾衰也,行不得,住为佳。极天烽火,依然此地,小楼前、人戴黄花。船头侧听,不是悲笳。是前溪口,新月底,拨琵琶。
-
水调歌头·庚子送周炳仲赴江东幕
簪履盛元幕,领袖属英游。登车揽辔馀事,何止客诸侯。看尽巫云岷雪,却访庐峰湓浦,砥柱赞中流。百叠青山路,一片白蘋洲。今日事,风涛上,一虚舟。长江万顷寒碧,犹谓马能浮。况是眼前局面,心腹忧如边角,胜著赖帷筹。谈笑济时了,勋业迈前修。
-
庚子上元即事
老去年华只自惊,又逢佳节向山城。春临半夜寒犹重,月到中天色更清。上客风流连宿醉,游人歌调得新声。遥思凤阙行时令,红伞朱栏万烛明。
-
八六子·重九即事呈徐倅祖禹十六叔
喜秋晴。淡云萦缕,天高群雁南征。正露冷初减兰红,风紧潜雕柳翠,愁人漏长梦惊。重阳景物凄清。渐老何时无事,当歌好在多情。暗自想、朱颜并游同醉,官名缰锁,世路蓬萍。难相见,赖有黄花满把,从教渌酒深倾。醉休醒。醒来旧愁旋生。
-
庚子七月书事
今年低洼水生鱼,去年高亢旱坼龟。阴阳似属天公事,庙堂可是无皋夔。劝分纳粟令如火,老稚依然鹄形饿。嗟汝命薄独可怜,穹官巨室无凶年。
-
捣练子·春日即事
桃似锦,柳如绵。莺语初停蝶翅闲。妨却绣窗多少事,频抛针黹到花前。
-
次韵范氏子园居即事三首·其二
沼沚清涟生,沄沄复浼浼。爨清饭不足,欢赏心无馁。金丝撚条柯,酥蜡滴趺蕾。樱桃与芍药,春事卜贞悔。
-
庚戌三日即事
地僻烟霞古,心閒岁月长。道人谈白石,孺子歌沧浪。洗竹惊猿鹤,惜花胜稻粱。太平天子德,稽首望宸光。
-
春寒,林仲偕从弟过鹿,酒中述游迹并庚子在京时事;歌以寄之
...。君也万死寄一生,先时蹑屩出昌平。惊魂未定更浪迹,到处访古停行旌。驻骖才听华亭鹤,挂席去狎扶桑鲸。壮哉风涛万里程,可怜尘事无一成!君谈未已我长叹,世途于今是极乱。东西夷夏溃长防,南北河山归糜烂。吾台已付弱水沈,中邦亦共破舟看。纵觉黄图终崛兴,...
-
南乡子·九日即事
挥手约吾徒。烂醉东篱兴有无。酒尽故人还送否,提壶。红叶村中那处沽。高阁眺平芜。满目风烟一画图。何处健儿身手滑,招呼。匹马山头控仆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