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登高》此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此诗语言精练,通篇对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对,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
- 作品别称九日登高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文学韵律押[灰]韵
- 创作年代767年
创作背景
《登高》此诗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他在五十六岁时写下的。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相关诗词
-
《登高辞》拼音版
...,吾未暇论其是非。菊花黄兮茱萸紫,二花此时还斗开。花满握兮酒满杯,人人欲上高楼台。我与世人虽异好,此时亦难平襟怀。因思雕虫篆刻事,此文乃是儒之灾。如今此灾亦可避,不辞万里登崔嵬。其如此物避不得,但恐积蠹伤良才。是以天下美璞少,甚于矛戟戕琼瑰。纵...
-
《登高丘而望远海》拼音版
登高丘,望远海,万里长城今何在。坐使神州竟陆沉,夷甫诸人合菹醢。望远海,登高丘。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归枕蓬莱漱弱水,大观宇宙真蜉蝣。
-
《登邑东楼歌》拼音版
...气一腔收。天连海国偏多景,人趁时光好豁游。矗矗新城增伟观,溶溶秋水映林邱。愿得天高卑也听,为我馀黎苏百病。愿得山高泉也流,为我农时庆有收。堂高惟愿清风爽,红尘不到通清赏。城高惟愿国威张,沧海鲸波永不扬。振步登楼万古豪,从此皋夔相接迹,凤池之上乐陶陶。
-
《齐天乐·戊寅登高,即席和秋崖韵》拼音版
...陵故是簪花路,风烟奈何秋暑。候馆凋梧,宫墙断柳,谁识当年倦旅。余怀何许。想上马人扶,翠眉愁聚。旧日方回,而今能赋断肠语。登高能赋最苦。叹高高难问,欲望迷处。蝶绕东篱,鸿翻上苑,那更画梁辞主。来今往古。漫湛辈同来,远公回去。我醉安归,黄花扶路舞。
-
《登绳金塔,同刘慈庵、宋响泉》拼音版
...穹。璇题珠缀纷晃耀,中有云气连天宫。我来扁舟过南浦,十里凝盼先推蓬。舟人指点云路迥,谓我登高宜登峰。闲向天寿寺前望,昂首惧难追其踪。同游鼓兴邀我往,骞若健翼凌高风。盘盘磴道旋螺似,层层更上相追从。牖户虚明敞空际,豁然旷望开心胸。仰视碧落何亲切,俯临...
-
《九日登山》拼音版
...何俊发,遂结城南期。筑土按响山,俯临宛水湄。胡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自作英王胄,斯乐不可窥。赤鲤涌琴高,白龟道冯夷。灵仙如彷佛,奠酹遥相知。古来登高人,今复几人在。沧洲违宿诺,明日犹可待。连山似惊波,合沓出溟海。扬袂挥四座,酩酊安所知。齐歌送清扬...
-
《登高丘而望远》拼音版
登高丘,望远海。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扶桑半摧折,白日沈光彩。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精卫费木石,鼋鼍无所凭。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牧羊之子来攀登。盗贼劫宝玉,精灵竟何能?穷兵黩武今如此,鼎湖飞龙安可乘?
-
《九日齐山登高》拼音版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
《登大梁故城》拼音版
登高与处卑,由来虑多端。登高尚寡悰,处卑焉能欢。以兹历荆榛,褰衣蹑巑岏。土豪带阴风,楼橹危急湍。岩岸苦崩奔,椴苇何漫漫。周望鲜故物,俯察多忧叹。潜鱼...
-
《奉和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拼音版
崖巘万寻悬,居高敞御筵。行戈疑驻日,步辇若登天。城阙雾中近,关河云外连。谬陪登岱驾,欣奉济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