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南康望湖亭》是北宋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首联写诗人南康登望湖亭眺望,先入目是万象萧条的一派衰秋之大景;颔联写到秋风紧急,吹饱了船帆,暮霭沉沉,笼罩着一座孤零零的山头;后两联发慨叹,颈联说的真情,尾联却是发的牢骚,借秋天的景色,寄托自己的身世之感;全诗通篇笼罩着一股愁云惨雾,但作者忧国忧民的崇高的志趣,通过沉郁颓丧的情绪的烘托,得到充分表现。
- 作品别称望湖亭
- 作品出处东坡七集
- 文学体裁五言律诗
- 创作年代北宋
创作背景
自从元祐四年(1089)离开朝廷,虽然高太后颇看重苏轼,一再召他还朝,但由于旧党的排挤构陷,使他不能久留,每次都是很快就请求外放,几经起落,辗转朝野,他不禁以“团团如磨牛”的诗句自嘲。然而这还不算什么大的磨难,到了元祐八年(1093),高太后逝世,哲宗开始亲政,苏轼的灾厄又一次降临了。哲宗此时才十八岁,年少气盛而不谙世事。他也许以往一直不满于祖母的威压,在章惇、吕惠卿等人别有用心的怂恿操纵之下,有心和守旧的祖母对着干,偏要把被废的新法全盘恢复。章、吕等人东山再起,大权在握,开始打击报复元祐旧党。苏轼本来受到旧党猜疑排斥,但是此番新党执政,因苏轼曾经批评过新法,又在旧党执政时期得到过擢升,便被视作旧党要员。他先是被免去翰林学士之衔,贬为英州(今属广东)知州,接着,一月之内三度降职,最后被降为州司马,流放到惠州(今属广东)。此时他已经是六十岁的老人了。在垂老之年流放岭南烟瘴之地,苏轼自是心情黯然,故他在前往惠州途径鄱阳湖时作了此诗。《南康望湖亭》此诗即作于绍圣元年(1094)八月过南康(今江西星子县)时。
相关诗词
-
《望湖亭夜坐》拼音版
湖光秋望好,夜色更何如。待月疏钟后,行吟落木初。山横上河汉,露重坠芙蕖。濯足空明里,金波跳伏鱼。
-
《望湖亭》拼音版
杖屦登临望鉴湖,湖中一半已湮芜。谁能更继东都守,长使山阴水旱无。
-
《行春桥石湖串月》拼音版
行春桥畔画桡停,十里秋光红蓼汀。夜半潮生看串月,几人醉倚望湖亭。
-
《与汤仁夫游惠山寺望湖亭畔有玉乳泉俗云第二水也》拼音版
惠山山寺隐山隈,门径萧疏半是苔。玉乳泉清尘梦醒,炼湖天净宿云开。僧从入定闲钟磬,谁共忘机付酒杯。脱俗未须留玉带,一亭苍翠即蓬莱。
-
《穹窿山望湖亭望湖》拼音版
震泽天连水,洞庭西复东。双眸望无尽,诸虑对宜空。三万六千顷,春风秋月中。五车禀精气,谁诏陆龟蒙。
-
《望湖亭联》拼音版
东下壮军声,横槊高歌,遥想一时豪杰;北归停使节,落帆小泊,闲看千里湖山。
-
《望湖亭亭午小酌空水明媚四山金碧倒浸澄波中芙蓉菡萏流芳吐艳杳然身在六桥孤屿间惜乏两沙棠艇子载吴娃十双耳》拼音版
众山合长堤,空水相映带。平湖漾明镜,秋色照眉黛。中流赤栏起,亭亭列车盖。琉璃十万顷,倒浸画檐外。凭虚望寥廓,心赏剧堪快。菡萏馀汀洲,芙蓉匝滩濑。蛟龙伏空洞,鹳鹤摩远塞。鱼游迥自得,鸥行豁无碍。美人期不至,岂乏沙棠载。吾将返...
-
《沁园春·登令公祠畔望湖亭》拼音版
潋滟湖光,黛染遥山,送目方赊。喜红亭俯立,一天帆影,白波东去,几缕残霞。方寸乡心,迢遥水驿,愁绝风涛博望槎。徘徊处,有喧阆列肆,烟火千家。神祠击鼓鸣笳。想吴楚当年斗丽华。任青帘贳酒,醉眠贾舶,牙樯吹角,惊起栖鸦。横槊雄才,登...
-
《辛未中秋携张逸人僧龙玉升显东明西湖泛月吹笛饮酒登望湖亭扶醉漫兴》拼音版
一望晴烟破暝幽,湖天滟滟月初浮。旋携斗酒呼邻父,小有蔬盘上钓舟。笛咽水龙中夜冷,杯摇河影万山秋。人间回首悲何事,欲览清光最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