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洲曲
〔南北朝〕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名,最早著录于徐陵所编《玉台新咏》。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历来被视为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诗中描写了一位少女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念,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情色彩,表现出鲜明的江南水乡特色和纯熟的表现技巧。全诗三十二句,四句一解,用蝉联而下的接字法,顶真勾连。全诗技法之“巧”,令人拍案叫绝。
- 作品出处玉台新咏
- 文学体裁乐府民歌
- 创作年代南朝
创作背景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的名篇,也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之作。写作时间和背景没有定论,一说是产生于梁代的民歌,收入当时乐府诗集,另一说是江淹所作,为徐陵《玉台新咏》所记载。还有一说在明清人编写的古诗选本里,又或作“晋辞”,或以为是梁武帝萧衍所作。
相关诗词
-
西洲曲
清潮下西洲,粲云去江北。金井鸦雏啼,薇帐莺儿色。夜半刻花水,遥见黄梅渡。渡时暗莫春,春梦播芳树。树下樱桃花,红玉氍毹遮。花发郎不至,妾向阿甄家。甄家近河阳,金缕芙蓉裳。芙蓉死芳色,叶老黄蜂碧。蜂飞紫荚残,琥珀沉娇烟。忆郎郎不至,烂熳思愁弦。一弦复一愁,望郎上层楼。楼高人断绝,却怨双鸾钩。鸾钩白如水,叠柳相参差。相思千万里,撩乱鬣松枝。鬣松共梧楸,历幕仍轻秋。秋风须缥缈,吹妾上西洲。
-
西洲曲
悠悠复悠悠,昨日下西洲。西洲风色好,遥见武昌楼。武昌何郁郁,侬家定无匹。小妇被流黄,登楼抚瑶瑟。朱弦繁复轻,素手直凄清。一弹三四解,掩抑似含情。南楼登且望,西江广复平。艇子摇两桨,催过石头城。门前乌臼树,惨澹天将曙。鹍鵊飞复还,郎随早帆去。回头语同伴,定复负情侬。去帆不安幅,作抵使西风。他日相寻索,莫作西洲客。西洲人不归,春草年年碧。
-
贺新郎·别拟西洲曲
别拟西洲曲。有佳人、高楼窈窕,靓妆幽独。楼上春云千万叠,楼底春波如縠。梳洗罢、卷帘游目。采采芙蓉愁日暮,又天涯、芳草江南绿。看对对...
-
西洲曲
东风吹五两,忆郎西洲去。门宿武昌船,帆开岳阳树。去年下西洲,迟日独登楼。今年桃李花,红白浮巴丘。花开得结子,作客何穷已。春断莺啼中,妆成明镜里。朝上望夫山,纤手得红兰。盛以茱萸囊,结以翡翠盘。镂刻刀环形,鸳鸯双偃仰。寄悬腰间带,铜鞮莫轻上。
-
抚晋人西洲曲意
含香寄怀袖,春归百花散。风摇高木稀,庭下斜阳乱。已感别经时,长路今漫漫。长路今悠悠,采莲明月舟。莲心比侬苦,莲花不解愁。日暮鸂𪄠鸣,烟水东西流。东西长河曲,尺素珍如玉。八月蝴蝶黄,南园秋草绿。秋草绿成帏,天涯去梦稀。愿为秋草色,万里随君归。
-
西洲曲
流水石桥边,西洲定何处。不见采莲人,月照门前树。
-
西洲曲
西洲休作梦,秋日少东风。看尽梧桐叶,飞飞暮雨中。
-
西洲曲
送郎下西洲,畏侬不回顾。恨煞浪头风,转向烟中树。烟树冷茫茫,风来吹断肠。赠我双环镯,不如置道傍。
-
长洲曲
长洲水引东江潮,潮生暮暮还朝朝。只见潮头起郎柂,不见潮尾回郎桡。昨夜西溪买双鲤,恐有郎椷寄连理。金刀剖腹不忍食,尺素无凭脍还委。西溪之水到长洲,明日啼红临上头。
-
漫歌八曲·西阳城
江北有大洲,洲上堪力耕。此中宜五谷,不及西阳城。城畔多野桑,城中多古荒。衣食可力求,此外何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