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魏晋〕
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
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
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
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
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
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
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借赠堂弟陶敬远以自抒情怀,用了许多笔墨写作者自己在衡门之下饥寒交迫的苦况,发出了“了无一可悦”的慨叹,但作者仍表示决心躬耕固穷节。全诗前半叙事写景,后半议论,事写得很简洁,景写得传神入化,议论很多,而俱以情渗透其中,且把悲愤沉痛和坚强变成闲淡乐观和诙谐,深具深厚醇美之意境和松柏劲直之气节。
- 作品出处陶渊明集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文学韵律押[屑]韵
- 创作年代403年
创作背景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此诗作于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当时陶渊明三十九岁。此前二年,即隆安五年(401),陶渊明似曾出仕于江陵,旋丁母忧归家。这首诗即丁忧家居时之作。
陶敬远是陶渊明的同祖弟,其母与陶渊明的母亲又为姐妹;先陶渊明卒,陶渊明有《祭从弟敬远文》祭之。文中可见两人饥寒相共、志趣相投的密切感情。作诗当年,陶敬远二十三岁,同陶渊明住在一起,并一道读书躬耕。然而一年的收获不足自给,使他们过着贫困饥寒的生活。作诗当月,桓玄篡晋称楚,把晋安帝迁禁在渊明的故乡寻阳。这是一场政治上的大变局,此诗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
相关诗词
-
和陶诗·癸夘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子期既不遇,伯牙弦已绝。山中少人事,柴门昼长闭。漠漠寒云低,纷纷忽飘雪。喜与林下士,襟怀共清洁。诗酒有馀兴,盘飧无盛设。因歌棠棣诗,我心足怡悦。既笃友于好,各思继前烈。吾爱东篱花,清香存晚节。得意欲忘言,奚较工与拙。予心虽坦然,泾渭宁无别。
-
登临海峤初发彊中作与从弟惠连可见羊何共和之
杪秋寻远山,山远行不近。与子别山阿,含酸赴修畛。中流袂就判,欲去情不忍。顾望脰未悁,汀曲舟已隐。隐汀绝望舟,骛棹逐惊流。欲抑一生欢,并奔千里游。日落当栖薄,系缆临江楼。岂...
-
癸丑岁十二月初四夜宿狮子林听雨有作
自是城中寺,却忘身在城。俄然万松子,吹作四檐声。我欲远尘世,僧多留客情。聊因佛灯下,听雨到天明。
-
祭从弟敬远文
岁在辛亥,月惟仲秋,旬有九日,从弟敬远,卜辰云,气永宁后土。感平生之游处,悲一往之不返,情侧侧以摧心,泪憨憨而盈眼。乃以园果时醒,祖其将行。呜呼哀哉!於铄吾弟,有操有概。孝发幼龄,友自天爱。少思寡欲,靡执靡介。后己先人,临财思惠。心遗得失,情不依世。其色...
-
咏廿四气诗·大寒十二月中
腊酒自盈樽,金炉兽炭温。大寒宜近火,无事莫开门。冬与春交替,星周月讵存?明朝换新律,梅柳待阳春。
-
瑞鹤仙·寿丘提刑岁十二月二十有九日,实维
一年寒尽也。问秦沙、梅放未也。幽寻者谁也。有何郎佳约,岁云除也。南枝暖也。正同云、商量雪也。喜东皇,一转洪钧,依旧春风中也。香也。骚情酿就,书味熏成,这些情也。玉堂深也。莫道年华归也。是循环、三百六旬六日,生意无穷已也。但丁宁,留取微酸,调...
-
癸酉闰十二月朔旦入夜雪复作静言岁歉斯人艰食展转不能寐强沃一杯径醉因成此诗
...视床头。发蒙馀半瓶,聊温三四瓯。鸣肠时一沃,曲身渐和柔。遥应原野间,锦衾覆釐麰。农夫庤钱镈,指日望有秋。愿言开同云,东郊从春游。
-
十二月中旬书戴溪亭
天上东风转斗星,天涯羁客尚飘萍。道涂况复经残岁,风雪那堪宿旅亭。春到怯添双鬓白,夜寒愁对一灯青。残年万古凄凉恨,不计樽前一醉醒。
-
重修北楼十一月望日与郡僚同登因书十二韵
我昔未作南诸侯,雄文尝阅龙虎欧。泉山风物得大略,梦寐先已登兹楼。到官正要访遗迹,忽见破屋城墙陬。欲修不敢遽土木,经岁此志方能酬。贡闱之馀材可办,农事之隙工乃鸠。月逢建子飞破镜,酒呼从事来青州。匆匆未暇众宾集,草草且与同僚游。山川城郭壮哉郡,清源紫帽明...
-
十一月五日与才仲弟相别于白沙东门之外怅然久之不能自释乃知谢安石作恶之语不为过也因成八诗·其五
妇如先姑贤,儿似乃翁好。识君相与心,见我亦倾倒。频年作离情,悟赏到丘嫂。卜邻洛水阳,此语当在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