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是一首一首反映现实、关心人民疾苦借题发挥的政治讽刺诗,这首诗借讽刺观音菩萨深刻地讽刺了在其位而不谋其职的官僚们,词情含蓄而强劲,语言通俗流畅,音韵和谐,具有鲜明的民歌风味。
- 作品出处苏东坡全集
-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正是王安石大行新法的时候。苏轼对新法取保守态度,对新法的弊端强烈不满,对官吏漠视百姓深为痛恨,对人民的生活疾苦十分关注,因而常在诗中讽世论政,希望“有补于国”。作者在杭任职两年多,见到当地百姓一直受着水旱蝗灾的严重侵害,而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如泥塑木雕的神像一样,受着百姓供养,却对造成夏收时节男废耕女废织的水涝灾情毫不关心,有感创作此诗。
相关诗词
-
独游崇化寺题观音院
默默苦不展,驾言陟崇岗。人远尘坌息,高门开宝坊。华檐敞虚殿,乔木护修廊。闲庭引幽步,偃息得兹堂。惟时炎火衰,清秋朝暮凉。窗虚竹色静,风远松声长。遥山露云表,远水连天光。独游不自得,遐眺有馀伤。留滞感华岁,登临思故乡。言归日已夕,月出林苍苍。
-
游天竺灵隐三绝·其二
呼猿才了复临流,洗出胸中一派秋。泉石世间真富贵,几生修得到巢由。
-
天竺寺参观音大士像
何来三竺倚山椒,妙相庄严绝世嚣。祥鸟拟窥丹鹫出,昙花偏傍白猿娇。摩珠峰顶晴看月,梵语江门隐听潮。六凿尘根俱洗尽,可容香钵解金貂。
-
游天竺灵隐寺诗
清晨出城西,车马纷飒沓。行行岩壑深,漠漠雾雨杂。云阴忽披豁,海色共萧飒。幽寻浩莫穷,空响时相答。地籁笙竽真,材缬丹青合。潦收猿涧净,寺绕鹫峰匝。檐牙向空啄,殿脚依山...
-
游天竺灵隐三绝·其一
游山此是第三回,天竺禅门八字开。已断此生休佞佛,又随人去乞灵来。
-
观音院读壁间苏在廷少卿两小诗次韵二首·其一
扬鞭暮出锦官城,小院无僧有月明。不信道人心似铁,隔城犹送捣衣声。
-
雨中游东坡
木莲花下竹枝歌,欢意无多感慨多。更恐他年有遗恨,晓来冲雨上东坡。
-
雨中泊赵屯有感
归燕羁鸿共断魂,荻花枫叶泊孤村。风吹暗浪重添缆,雨送新寒半掩门。鱼市人烟横惨淡,龙祠箫鼓闹黄昏。此身且健无馀恨,行路虽难莫更论。
-
题洛阳观音院牡丹·其二
花谱名将第一论,洛中最是此花繁。不当更道木芍药,枝上恐伤妃子魂。
-
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
挂席凌蓬丘,观涛憩樟楼。三山动逸兴,五马同遨游。天竺森在眼,松风飒惊秋。览云测变化,弄水穷清幽。叠嶂隔遥海,当轩写眼流。诗成傲云月,佳趣满吴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