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安贫》是五代诗人韩偓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前半写贫居生活之无聊,后半写所以致贫之故,而归结于不能不安贫,表现了作者安于寂寥、自我慰藉的生活情趣,同时又体现了作者留意国事、挂心朝政的思想精神。整首诗浓缩凝练,意态消沉而心志坚韧,对仗工整而运笔自如。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创作年代912年
创作背景
唐昭宗天祐三年(906年),韩偓来到福州,投奔威武节度使王审知。后朱温篡唐建梁,王审知受其册封,诗人愤而离开福州,漂泊汀州沙县、尤溪县和桃林场等处,于后梁乾化元年(911年)定居福建南安。其时韩偓年迈体衰,孤苦伶仃,仍不忘忧国优民,以致心绪愁闷。《安贫》这首诗大约作于他定居南安的第二年(912年)。
相关诗词
-
贫病
贫与病相约,贫来病亦来。有僧时馈药,无鬼敢输财。酒债偿仍欠,医书閤又开。安贫吾自爱,且遣病魔回。
-
古道
古道今不见,今交非古情。交情亦何难,难逢双目明。青松生青山,真节莫与并。植之廛郭旁,流俗多所轻。远道岂易行,出门悔吝生。君看天上云,何心更营营。勿言贫未安,安贫存令名。
-
贫居自述·其四十
分内无如分外思,寒梅疏竹傲霜枝。非贫那显安贫节,失意方形得意时。呼蹴嗟来皆可食,绨袍相赠亦无辞。细将命请星人算,九十年交得运迟。
-
咏贫士七首·其四
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好爵吾不荣,厚馈吾不酬。一旦寿命尽,弊服仍不周。岂不知其极,非道故无忧。从来将千载,未复见斯俦。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
-
和陶咏贫士七首·其六
光景如春花,身世似秋蓬。渊明洞此理,养拙不求工。上独思四皓,下独友两龚。出处虽或异,心迹亦略同。安贫抱全节,虽穷亦如通。九原傥可作,我欲以身从。
-
廷璋儿以武举效力京营千总秉瑛侄以进士试用户部主事数年资其薄俸以供饘粥今二子前后归班候选生路遂绝赋此见志且励二子固贫之志不
生机何所赖,官罢废饔飧。不有安贫乐,焉知陋巷尊。无谋宜困阨,守死报乾坤。应笑皋夔侣,饥来叩富门。
-
贫居自述·其三十六
编茆筑室傍江皋,疏种垂杨密种桃。风月几曾嫌老土,莺花真是爱狂骚。全无计策千般拙,只有安贫一件高。眼底虽非杨子辈,何曾轻拔一条毛。
-
贫居自述·其九十五
得丧穷通我自知,安贫乐道是男儿。沙明水碧堪供钓,云白山青可赋诗。閒与山僧同采药,兴随野老共观棋。相逢燕市胡姬酒,便是狂夫得意时。
-
莫厌贫十二首·其七
颜氏乐圣道,陋巷匪所矜。孔门七十二,一士称安贫。蔬水曷云易,饥寒托生平。生死尚殊涂,未可言忘形。夷齐饿首阳,季路犹结缨。节烈轻一时,古今皆有名。名与实俱捐,吾以观其心...
-
贫居自述·其三十五
抱膝吁嗟叹世情,几人相与肯忘形。追随鸥鹭皆朋友,来往渔樵总弟兄。对客几回高议论,安贫非是小生成。纷纷意气轻肥马,双眼何曾幸识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