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
〔宋〕
蚕欲老,麦半黄,山前山后水浪浪(1)!
夏蚕快要老去,麦子已经半黄,山前山后大雨如注溅溅作响。
农夫辍耒(1)女废筐(2),白衣仙人(3)在高堂!
农夫停止耕作农女无法采桑,白衣仙人空自坐在高堂。
小提示:苏轼《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是一首一首反映现实、关心人民疾苦借题发挥的政治讽刺诗,这首诗借讽刺观音菩萨深刻地讽刺了在其位而不谋其职的官僚们,词情含蓄而强劲,语言通俗流畅,音韵和谐,具有鲜明的民歌风味。
- 作品出处苏东坡全集
-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正是王安石大行新法的时候。苏轼对新法取保守态度,对新法的弊端强烈不满,对官吏漠视百姓深为痛恨,对人民的生活疾苦十分关注,因而常在诗中讽世论政,希望“有补于国”。作者在杭任职两年多,见到当地百姓一直受着水旱蝗灾的严重侵害,而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如泥塑木雕的神像一样,受着百姓供养,却对造成夏收时节男废耕女废织的水涝灾情毫不关心,有感创作此诗。
相关诗词
-
杭州天竺灵隐二寺顷岁亦布衣一游及赴镇会稽不敢以登临自适竟不复到寺寺多猿猱谓之孙团弥长其类因追思为诗二首·其二
人烟不隔江城近,水石虽清海气深。波动只观罗刹相,静居难识梵王心。鱼扃昼锁龙宫宝,雁塔高摩欲界金。近日尤闻重雕饰,世人遥礼二檀林。
-
雨中游仗锡
何人仗锡过千峰,雨里风烟转不穷。暗壑水声清决决,深岩花气湿蒙蒙。遥知雪岭开亭近,旧说云乡有路通。自恨青鞋踏城郭,仙游长在梦魂中。
-
游天竺二首·其一
行遍山巅又水涯,尚无红叶与黄花。长松夹道六七里,小墅通村十数家。竺国云深僧寂寞,草堂洞古石嵯牙。野翁共醉官垆酒,扶醉归来已暮鸦。
-
水龙吟·题雨岩·岩类今所画观音补陀,岩中有泉飞出,如风雨声
...声远,落花香在,人疑是、桃源路。又说春雷鼻息,是卧龙、弯环如许。不然应是,洞庭张乐,湘灵来去。我意长松,倒生阴壑,细吟风雨。竟茫茫未晓。只应白发,是开山祖。
-
贺新郎·三山雨中游西湖
...野。挽天河谁来照影,卧龙山下。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待细把江山图画。千顷光中堆滟滪,似扁舟欲下瞿塘马。中有句,浩难写。诗人例入西湖社。记风流重来手种,绿阴成也。陌上游人夸故国,十里水晶台榭。更复道横空清夜。粉黛中洲歌妙曲,问当年鱼鸟无存者。堂...
-
赠城南观音院庵主广师
簿领日婴薄,纷然汩幽襟。驾言出城南,聊欲清此心。平冈见净刹,石径郁以深。中有苦空人,峭健奇骨森。十年一庵下,形迹了莫寻。兀如拥败褐,口吐众妙音。时下寂照堂,声绝响亦沈。默矣盖自得,其谁知少林。
-
观音院怪松
怪松屡见无如此,每度来观说向僧。若遇风雷宜守护,恐生头角便飞腾。秋声绕殿随斋磬,夜影侵廊对佛灯。韦偃毕宏今不在,欲求人画有谁能。
-
题清远峡观音院二首·其二
风入古松添急雨,月临虚槛背残灯。老猿啸狖还欺客,来撼窗前百尺藤。
-
题石潭观音院用王枢密庶愚丘正宗韵二首 其一
老衲迎门祇敝裳,问年还举四山黄。谁云此院通衢著,渠自长闲人自忙。
-
同秦仲二子雨中游宝山
平明已报百吏散,半日来陪二子闲。立鹊低昂烟雨里,行人出没树林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