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是一首一首反映现实、关心人民疾苦借题发挥的政治讽刺诗,这首诗借讽刺观音菩萨深刻地讽刺了在其位而不谋其职的官僚们,词情含蓄而强劲,语言通俗流畅,音韵和谐,具有鲜明的民歌风味。
- 作品出处苏东坡全集
-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正是王安石大行新法的时候。苏轼对新法取保守态度,对新法的弊端强烈不满,对官吏漠视百姓深为痛恨,对人民的生活疾苦十分关注,因而常在诗中讽世论政,希望“有补于国”。作者在杭任职两年多,见到当地百姓一直受着水旱蝗灾的严重侵害,而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如泥塑木雕的神像一样,受着百姓供养,却对造成夏收时节男废耕女废织的水涝灾情毫不关心,有感创作此诗。
相关诗词
-
《送崔十二游天竺寺》拼音版
还闻天竺寺,梦想怀东越。每年海树霜,桂子落秋月。送君游此地,已属流芳歇。待我来岁行,相随浮溟渤。
-
《早秋寄题天竺灵隐寺》拼音版
峰前峰后寺新秋,绝顶高窗见沃洲。人在定中闻蟋蟀,鹤从栖处挂猕猴。山钟夜渡空江水,汀月寒生古石楼。心忆悬帆身未遂,谢公此地昔年游。
-
《界石守风望天竺灵隐二寺》拼音版
山顶东西寺,江中旦暮潮。
-
《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雨中游包山精舍》拼音版
...径分,柏拥深殿黑。僧闲若图画,像古非雕刻。海客施明珠,湘蕤料净食。有鱼皆玉尾,有乌尽金臆。手携鞞铎祛,若在中印国。千峰残雨过,万籁清且极。此时空寂心,可以遗智识。知君战未胜,尚倚功名力。却下听经徒,孤帆有行色。
-
《游天竺寺》拼音版
晨登天竺山,山殿朝阳晓。厓泉争喷薄,江岫相萦绕。直上孤顶高,平看众峰小。南州十二月,地暖冰雪少。青翠满寒山,藤萝覆冬沼。花龛瀑布侧,青壁石林杪。鸣钟集人天,施饭聚猿鸟。洗意归清净,澄心悟空了。始知世上人,万物一何扰。
-
《雨中游断桥》拼音版
野桥丹阁总通烟,春气虚无花影前。北浦问谁芳草后,西泠应有恨情边。看桃子夜论鹦鹉,折柳孤亭忆杜鹃。神女生涯倘是梦,何妨风雨照婵娟。
-
《观音院》拼音版
栋宇悬崖上,风烟胜槩中。寒通沙渚月,清带雪山风。茗水垂瓶得,棋灯凿牖通。仍闻马头寺,别业乱山丛。
-
《游天竺寺·其二》拼音版
西湖之西天竺深,天香满风多桂林。老猿引子下高树,流水与云来远岑。上方已变劫灰黑,古涧长带秋岚阴。清辉娱人且归去,后夜明月来重寻。
-
《游天竺寺·其一》拼音版
石梁溅水湿苍苔,阴洞傍穿涧底回。殿阁金银从地涌,山林图画自天开。龙随僧到分云住,猿任人呼下树来。游兴未阑斜日尽,马头呼酒尚徘徊。
-
《士安饮我数杯至观音院才醒闻滩声泉响因留短阕》拼音版
林外滩声砌下泉,泠泠幽响静中传。朝衫却染京尘去,争得夫君醒醉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