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
〔南北朝〕
敕勒川(1),阴山(2)下。
辽阔的敕勒平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似穹庐(1),笼盖(2)四野(3)。
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笼罩着草原的四面八方。
天苍苍(1),野茫茫(2),风吹草低见(3)牛羊。
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际,一片茫茫。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
小提示:《敕勒歌》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期流传于北朝的乐府民歌,一般认为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诗作,此诗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全诗风格明朗豪爽,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受到历代文论家和文学史论著的好评。对它的学术研究,经久不衰。
- 作品出处乐府诗集
- 文学体裁民歌
- 创作年代南北朝
创作背景
公元四到六世纪,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处在鲜卑、匈奴等少数民族的统治之下,先后建立了北魏、北齐、北周等五个政权,历史上称为“北朝”。 北朝民歌主要是北魏以后用汉语记录的作品,这些歌谣风格豪放刚健,抒情爽直坦率,语言质朴无华,表现了北方民族英勇豪迈的气概。这首民歌《敕勒歌》最早见录于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中的第八十六卷《杂歌谣辞》。一般认为是敕勒人创作的民歌。它产生的时期为5世纪中后期。
在史书中,最先提到《敕勒歌》的是唐朝初年李延寿撰的《北史》卷六《齐本纪》:公元546年,北齐开国皇帝高欢率兵十万从晋阳南向进攻西魏的军事重镇玉壁(今山西南部稷山县西南),折兵七万,返回晋阳途中,军中谣传其中箭将亡,高欢带病强自设宴面会大臣。为振军心,他命部将斛律金唱《敕勒歌》,遂使将士怀旧,军心大振。
《敕勒歌》作者到底是谁,各界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斛律金是作者之一,甚至有人认为作者就是斛律金。 而有人认为斛律金只是已知最早的演唱者,而非作者。
相关诗词
-
入崖口
寒村野郭取次殚,山盩水厔入木兰。两峰排闼相辟阖,万林开画纷黄丹。伊逊之流来西北,桥上青骢催得得。驼装车载各遵涂,快猎非关歌敕勒。去秋未此鸣吟鞭,今岁秋光如昔年。镜澜俯看忽自笑,如何添许星星然。
-
题刘高州国初运粮文卷后
帝室经营始,高州馈饷多。犹存数纸在,已是百年过。勋业麒麟阁,英雄《敕勒歌》。汉廷功第一,只合数萧何。
-
王通侯世叔以新刻诗草见贻卒业赋二首·其一
奕叶金貂大海濆,风流王谢旧无群。清标突兀麒麟画,彩翰飞翔鸑鷟文。敕勒歌成才冠世,燕然铭就气凌云。宁知逸少将军贵,搦管千花拂练裙。
-
寄张内翰
中原不见旧山河,使节仍烦涉海波。天末草烟春信早,江南风雨客愁多。谢公拟献中兴颂,壮士宁忘敕勒歌。万里相忘成永决,白头萧索柰公何。
-
渡黄河
唱罢阴山《敕勒歌》,天风漭漭渡黄河。一条襟带横沙漠,万里昆仑卷白波。难挽狂澜南徒去,长流战血古来多。茫茫禹迹何时复,故道淤泥秀麦禾。
-
邺中怀古
龙虎谁令出一门,佛狸残祚竟横吞。酒边筝语元忠策,槊底头颅贺拔恩。《敕勒歌》终消霸气,晋阳宫远恋英魂。鼓山石裂珠襦坏,疑冢空传贺六浑。
-
寄戚少保
貂冕临戎慷慨多,朝廷南顾更如何。齐中兵法尊司马,海上楼船待伏波。莲萼纯钩冲斗出,桃花探骑蹴霜过。军前吹笛门生几,谁似阴山敕勒歌。
-
虬髯行送陈忠甫赴戚将军幕
虬髯猿臂气如虎,都人共识陈忠甫。吾乡曾表孝廉家,奕世不绝衣冠谱。少年握管善草书,近日工诗能乐府。胡骑天山敕勒歌,公孙剑器浑脱舞。头上新焚章甫冠,据鞍欲扫东西虏。杜陵入幕本诗人,仆射岂徒似严武。今之太保大将军,蓟门仗钺开胡云。戏下多...
-
平谷杂诗十八首·其十二
未倦穷途意,新凉正养疴。故家辞领海,残梦落交河。夜雨淋铃曲,秋风敕勒歌。杜陵原野老,流泪满江沱。
-
赠辽东徐鲁山二首·其二
我亦皇朝士,到今亡奈何。偷生愧龚胜,报国待荆轲。小作平原饮,仍悲敕勒歌。愿教飞将在,还我旧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