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武夷山记
〔清〕
凡人陆行则劳,水行则逸。然游山者,往往多陆而少水。惟武夷两山夹溪,一小舟横曳而上,溪河湍激,助作声响。客或坐或卧,或偃仰,惟意所适,而奇景尽获,洵游山者之最也。
余宿武夷宫,下曼亭峰,登舟,语引路者曰:“此山有九曲名,倘过一曲,汝必告。”于是一曲而至玉女峰,三峰比肩,睾如也。二曲而至铁城障,长屏遮迣,翰音难登。三曲而至虹桥岩,穴中庋柱栱百千,横斜参差,不腐朽亦不倾落。四、五曲而至文公书院。六曲而至晒布崖,崖状斩绝,如用倚天剑截石为城,壁立戌削,势逸不可止。窃笑人逞势,天必夭阏之,惟山则纵其横行直刺,凌逼莽苍,而天不怒,何耶?七曲而至天游,山愈高,径愈仄,竹树愈密。一楼凭空起,众山在下,如张周官《王会图》,八荒蹲伏;又如禹铸九鼎,罔象、夔魈,轩豁呈形。是夕月大明,三更风起,万怪腾踔,如欲上楼。揭炼师能诗与谈,烛跋,旋即就眠。一夜魂营营然,犹与烟云往来。次早至小桃源、伏虎岩,是武夷之八曲也。闻九曲无甚奇胜,遂即自崖而返。
嘻!余学古文者也,以文论山:武夷无直笔,故曲;无平笔,故峭;无复笔,故新;无散笔,故遒紧。不必引灵仙荒渺之事。为山称说,而即其超隽之概,自在两戒外别竖一帜。余自念老且衰,势不能他有所住,得到此山,请叹观止。而目论者犹道余康强,劝作崆峒、峨眉想。则不知王公贵人,不过累拳石,浚盈亩池,尚不得朝夕游玩;而余以一匹夫,发种种矣,游遍东南山川,尚何不足于怀哉?援笔记之,自幸其游,亦以自止其游也。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游武夷山记》是清代文学家袁枚写的一篇游记。文章记叙游览福建崇安境内的武夷山的经历。文章抓住武夷山山水结合的特点,以“九曲”为线索,重点描写舟游的情景,描绘了峰崖岩穴、竹树楼台的奇形异状,突出了武夷山曲、峭、新、遒紧的特色。行文中不时抒发心灵感受,饶有韵致。
创作背景
福建崇安县的武夷山,是中国有名的风景区,有“奇秀甲于东南”之誉。前人曾用“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来概括武夷的水光山色。袁枚这次游览在乾隆五十一年(1786),时年七十一岁。
相关诗词
-
游武夷山
少读封禅书,始知武夷君。晚乃游斯山,秀杰非昔闻。三十六奇峰,秋晴无纤云。空岩鸡晨号,峭壁丹夜暾。巢居寄千仞,鸿荒想羲轩。风雨蜕玉骨,难以俗意论。丹梯不容蹑,修蔓亦畏扪。溯滩进小艇,愧惊白鹭群。学道虽恨晚,养气敢不勤。宦游非本志,寄谢鹤与猿。
-
游武夷山二首·其二
融结山川凿混元,谁为窟宅遗神仙。三千曾会幔亭客,十六仍标洞府天。崖有珍苞不缘种,棺遗清骨莫知年。披图昔谓多增饰,至此方知画未全。
-
游武夷山二绝·其二
心爱仙山役世缘,乘轺欲去谩留连。更祈秋日停羲驭,莫遣回头怨暝烟。
-
游武夷山寄曹子方
访寻仙迹览群峰,诘曲清溪两桨通。幡念不成秋后约,独游还与未来同。
-
游武夷山二绝·其一
溯溪游览绝尘纷,看尽奇峰过所闻。昔日幔亭何处是,寂寥空想武夷君。
-
崇安宰见示武夷山图记
征轩欲作武夷游,先借图经次第求。须信神仙真窟宅,故令峰岫巧雕锼。四时花木千岩秀,一水波澜九曲流。明日泛舟山下去,按图细细问踪由。
-
武夷山
只得流霞酒一杯,空中箫鼓几时回。武夷洞里生毛竹,老尽曾孙更不来。
-
怀武夷山禅师
万叠仙山里,无缘见有缘。
-
送缘有禅师与雷处士入武夷山
师与雷居士,寻山道入闽。应将熊耳印,别授武夷君。崖罅仙棺出,江垠毒草分。他年相觅在,莫苦入深云。
-
幕府游武夷九曲令拟诗
翠盖高牙停曲径,仙宫广乐导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