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雁门道中书所见》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该诗记述了诗人雁门途中所见,写出元朝统治下,兵役繁急,剥削惨重,官吏贪残,法令严酷,北方人民呼天不应,走投无路的苦难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憎恨。全诗描写具体,语言苍劲,有高度的真实性和概括力。
- 作品出处遗山集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创作年代金末
创作背景
蒙古太宗窝阔台十三年(1241),诗人北游应州(今山西应县)等地,归途中过雁门关,看到人民在蒙古人的野蛮统治下,生活悲惨,愁绝无助,不由得心情沉重,写下了《雁门道中书所见》这首诗歌。
相关诗词
-
《归自夷中书所见》拼音版
衰颜白发去还回,冒雨冲岚仗酒杯。万仞高冈无见凤,满山荒棘有寒梅。栖岩虎豹纵横出,古洞猿猴日夜哀。嗟我风云尘外客,溪头鸥鸟莫相猜。
-
《途中书所见》拼音版
匹马轻鞭渡浅沙,乱鸣春鸟杂群鸦。鸱鸢喙下争残鼠,荆棘丛中啄腐蜗。向日小桃花放眼,笼烟荒草欲抽芽。无端老兴随春去,笑杀春风长野花。
-
《三华道中书所见·其一》拼音版
秋雨才收雨没沙,升平渐复到田家。村村晒白蚕犹茧,处处吹香稻正华。
-
《落解西归长安道中书所怀》拼音版
年少将军师羽林,追奔翻为白头吟。不平豪愤三年气,未死英雄万里心。故国山川知好在,异乡风物许重寻。捷书不报浑閒事,西出潼关无好音。
-
《舟中书所见》拼音版
杨花白于绵,榆策细如钱。并触征人棹,春愁殊为牵。冲波无日夜,归梦已经年。何似忘机鸟,中流去渺然。
-
《宁国道中书所见七首·其三》拼音版
树罅天光漏,山坳云气深。遥遥闻犬吠,人家无处寻。
-
《邯郸道上书所见》拼音版
马珑珑,车碌碌,古道茫茫沙扑扑。帽翻翻,袖速速,丁丁零零西番经,轧轧刺刺塞外曲。西番经,无人听,忽闻马上琵琶声,乌纱鬒发双娉婷。控以黄金勒,...
-
《石首道中书所见》拼音版
朱明景物艳南讹,环绕长堤曲障河。日丽野花香扑面,风摇荷柄绿浮波。农人莳稻连云插,牧竖驱牛和鸟歌。试问车尘马足者,闲忙相比竟如何。
-
《八月十七日过乐丘道中书所见》拼音版
碧树山头僧舍,黄茅林下农家。满坂香粳已实,沿篱疏菊将花。
-
《武塘邑中书所见》拼音版
老妇拨船翁打鱼,水添石脚夜来初。江天有雨复不雨,客子手书仍放书。燕掠水禽穿柳去,农搜田莠带根锄。烟炊过午尚未歇,林外鹁鸠时一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