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环小传

宋濂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一元固善士,所与交皆四方名士。环尤好学,工书,谨伤,重然诺,好周人急。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余,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彼见母,念允恭故,必不遗弃母。”

母如其言,附舟诣谭。谭谢不纳。母大困,念允恭尝仕金陵,亲戚交友或有存者,庶万一可冀。复哀泣从人至金陵,问一二人,无存者。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元今无恙否?”

道上人对以:“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中,门内有双桔,可辨识。”

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颇若尝见其面者。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

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座,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

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付,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且环父与允恭交好如兄弟,今母贫困,不归他人,而归环家,此二父导之也。愿母无他思。”

时兵后岁饥,民骨肉不相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母性褊急,少不惬意,辄诟怒。环私戒家人,顺其所为,勿以困故轻慢与较。母有痰疾,环亲为烹药,进匕箸;以母故,不敢大声语。

越十年,环为太常赞礼郎,奉诏祀会稽。还,道嘉兴,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

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

环归半岁,伯章来。是日,环初度。母见少子,相持大哭。环家人以为不祥,止之。环曰:“此人情也,何不祥之有?”

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绐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将死,举手向环曰:“吾累杜君,吾累杜君!愿杜君生子孙,咸如杜君。”

言终而气绝。环具棺椁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

环后为晋王府录事,有名,与余交。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翟公之言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彼非过论也,实有见于人情而云也。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也哉!

作品简介

《杜环小传》是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人物传记。文章讲述了杜环收养父亲亡友之母张氏的故事,赞美了杜环仗义助人、抚恤孤苦的高尚品格;篇末引出“一生一死,乃知交情”“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也哉”的感慨,褒贬世情,别有见地。作者写收养张氏情节,从相见痛泣、更衣奉食,至烹药进箸、殡葬祭奠,笔迹十分详密;而对杜环生平及其余,则只用“好学,工书,谨饬,重然诺”九字概括,记其他人物笔墨也极简省。文中还把谭敬先、常伯章的冷漠自私、无情无义与杜环的仁厚热肠交错对比,使美丑至为分明。全文如—幅群像特写画,宾主得体、浓淡相宜,有其独至的艺术效果。

创作背景

杜环是明朝初期一位普通的官府低级职员,一生未见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其突出的事迹是曾经尽心尽力地奉养一个流落异乡的老妇人张氏。作者认为其人可嘉,其事可传,就专门为他写了《杜环小传》这篇小传。

  • 赏析

《杜环小传》文章开头,对杜环的身世、生平,只用几句话作了简单的介绍,这是为了腾出更多的笔墨集中描写杜环的主要事迹,可见作者颇善于剪裁,用笔极省俭。然而这几句介绍却非等闲之笔,它密切地关涉着下文:写杜环早年来到金陵,就地安家,这个家后来便成了张氏流落后的归宿;写杜环之父杜一元“所与交皆四方名士”,见出家风淳正,不曾被势利社会浇薄风气所污染;尤其点明他具有“重...

展开全部
宋濂

宋濂(一代之宗)

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谥号文宪。浦江(今浙江浦江)人,汉族。明初文学家,曾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因其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全家流放茂州。其散文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他推崇台阁文学,文风淳厚飘逸,为其后“台阁体”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范本。其作品大部分被合刻为《宋学士全集》七十五卷。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