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龛山凯歌五首》第二首诗在这组诗中最为出色。前两句写明军将士或持短剑,或握长枪,在傍晚时分将俊寇四面包围,奋不顾身,浴血拼杀,勇歼敌人。“短剑随枪”,展示武器装备,反映军队训练有素,轻装上阵。“暮”字点明时间。在夜幕的掩护下,正好向敌人进行突然袭击。“合围”,是这次战斗的特点,表明有周密部署,要全歼敌寇。“寒风吹血着人飞”,这是一个特写镜头,凸显惊心动魄的激战场面。风助军威,直杀得楼寇血肉横飞,鲜血飞溅到战士身上。“寒风”二字点明时令。靡战之时,正值隆冬,寒气凛冽,寒风刺骨,气候恶劣。“血着人飞”,以点带面,写出战斗之激烈,伤亡之众多,把敌我双方生死搏斗的场面描写得生动传神。此句表现出战士不畏严寒,不怕牺牲,英勇拼杀的昂扬气概和勇武精神。后两句用极简练的笔墨,描绘出振奋人心的图景:“朝来道上看归骑,一片红冰冷铁衣。”清晨,将士们凯旋时,夹道欢迎的老百姓看到的是鲜血凝成的“红冰”,一片片地冻结在战土的铁甲上,足见寒夜激战的艰苦惨烈,并从侧面表现昨夜的辉煌战果。“红”,给人以鲜明夺目的视觉感受;“冷”,给人以强烈真切的触觉感受。作者以具体的形象描绘,显示出战斗的激烈悲壮,敌人伤亡的修重,明军将士的骁勇善战。同时透露出己方也有战士流血牺牲。末句用典型细节描绘出一场激战的结果,具有极强的概括力,充分显示出作者把握事物特征的本领和运用语言的技巧。在结构上,前两句写战斗,后两句写战后,以第三句的“朝”与首句的“喜”相呼应,使诗意融贯,浑然一体。全诗围绕一个“血”字,突出典型特征。鏖战之时,突出“寒风吹血”,飞溅铁衣;凯旋之际,紧扣“红冰”。无论是倭寇的“血”还是明军身上的“红冰”,都显示出抗倭将士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夺得胜利的豪情,有声有色,异常壮烈。
相关诗词
-
《补古乐歌五首·其二·律吕》拼音版
嶰竹生兮凤凰鸣。协阴阳兮制凤笙。筒十二兮和五声。奏云门兮天下平。帝乘龙兮游太清。
-
《晋凯歌二首·其二·劳还师歌》拼音版
猃狁背天德,构乱扰邦畿。戎车震朔野,群帅赞皇威。将士齐心旅,感义忘其私。积势如?弩,赴节如发机。嚣声动山谷,金光曜素晖。挥戟陵劲敌,武步蹈横尸。鲸鲵皆授首,北土永清夷。昔往冒隆暑,今来白雪霏。征夫信勤瘁,自古咏采薇。收荣于舍爵,燕喜在凯归。
-
《湖山杂赋五首·其二》拼音版
一生到处贾胡留,身属官仓不自由。白首归来更何恨,十年烂醉石帆秋。
-
《一壶歌五首·其二》拼音版
先生醉后即高歌,千古英雄奈我何。花底一壶天所破,不曾饮尽不曾多。
-
《玉山道中五首·其二》拼音版
石路凝霜白,山村落月纤。溪头一桥小,烟外数峰尖。高亩层成级,寒沙软胜盐。江南风景好,无那旅愁添。
-
《恭懿太子挽歌五首·其二》拼音版
兰殿新恩切,椒宫夕临幽。白云随凤管,明月在龙楼。人向青山哭,天临渭水愁。鸡鸣常问膳,今恨玉京留。
-
《鄜延凯歌五首·其一》拼音版
先取山西十二州,别分子将打衙头。回看秦塞低如马,渐见黄河直北流。
-
《初春游玉泉山即景五首·其二》拼音版
村路纡徐塍叠鳞,土膏脉起不生尘。柳将开眼花含蕊,雅似江南二月春。
-
《陈将军征山寇凯歌二首·其二》拼音版
溪水潺湲和凯歌,健儿閒自舞雕戈。将军杀贼如围猎,玉帐前头醉叵罗。
-
《北征还朝凯歌三首·其二》拼音版
牙旗宝盖耀星文,掎鹿牵羊总百群。二十四通催羯鼓,帐前称贺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