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记题词
〔明〕
天下女子有情,宁(3)有如杜丽娘(4)者乎!梦其人即病(5),病即弥连(6),至手画形容(7)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8)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9)而成亲,待挂冠(10)而为密(11)者,皆形骸之论(12)也。
天下女子的多情,难道还有像杜丽娘那样的吗?梦见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便弥留不起,以至亲手描绘自己的画像传于世后就死了。死去三年,又能在冥冥之中寻求到所梦的人而复生。像杜丽娘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有情之人。她的情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起来,而且越来越深,活着时可以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为情而生。活着不愿为情而死,死而不能复生的,都不能算是最深的感情。梦中产生的情,为什么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难道还缺少这样的梦中之人吗?一定要挨到男女同床了才算是成亲,等到挂冠辞官后才感觉安全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说法。
传杜太守事者(1),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考柳生(3),亦如汉睢阳王收考谈生(4)也。
记述杜太守事迹的故事,模仿了晋代武都太守李仲文、广州太守冯孝将儿女恋爱的传说,我稍加改动而写了这个剧本。至于杜太守拘押拷打柳梦梅,也就象汉代睢阳王拘押拷打谈生了。
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1),恒以理相格(2)耳。第(3)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唉,人世的事情,不是人世所能理解透彻的。自己不是学问贯通古今的人,所以常常用理去加以推究了。只是一味强调从理的角度看此事一定没有,又怎么知道从情的角度看一定存在呢?
小提示:汤显祖《牡丹亭记题词》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牡丹亭记题词》是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创作的一篇散文。首段剖析了杜丽娘形象的精神实质,并提示读者和观众,切不可仅作皮相的理解;第二段叙述《牡丹亭》故事的蓝本及源流;末段提出“情”与“理”的矛盾对立,表露出鲜明的倾向。全文层次井然,娓娓道来,文章以小品的笔调阐发观点,活泼生动,更觉情真意切。
- 作品出处汤显祖集
- 文学体裁散文
- 创作年代明代
创作背景
汤显祖的剧作《牡丹亭》,完成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即从遂昌辞官归还临川后不久。《牡丹亭》以杜丽娘与柳梦梅生死不渝的爱情为线索,塑造了为追求幸福爱情“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形象;作者歌颂具有天下之至情的杜丽娘,并以“梦中之情,何必非真”一语,肯定了这种虚构的理想王国,以及青年男女对于传统礼教的大胆反抗,从而使全剧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牡丹亭记题词》此文当亦作于此时。
相关诗词
-
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记
大凡以观游名于代者,不过视于一方,其或傍达左右,则以为特异。至若不骛远,不陵危,环山洄江,四出如一,夸奇竞秀,咸不相让,遍行天下者,惟是得之。桂州多灵山,发地峭坚,林立四野。署之左曰漓水,水之中曰訾氏之洲。凡峤南之山川,达于海上,于是毕出,而古今莫能知。元和十二年,御史中丞裴公来莅兹邦,都督二十七州事。盗遁奸革,德惠敷施。期年政成,而富且庶。当天子平淮夷,定河朔,告于诸侯,公既施庆于下,乃合僚吏,登兹以嬉。观望悠长,悼前之遗。于是厚货居氓,移民于闲壤。伐恶木,刜奥草,前指后画,心舒目行。忽焉如飘浮上腾,以临...
-
宫词一百首
...渐出浑。今日踏青归校晚,传声留著望春门。两楼相换珠帘额,中尉明朝设内家。一样金盘五千面,红酥点出牡丹花。尽送春来出内家,记巡传把一枝花。散时各自烧红烛,相逐行归不上车。家常爱著旧衣裳,空插红梳不作妆。忽地下阶裙带解,非时应得见君王。别敕教歌不...
-
陪杭州郡使燕西湖亭
小亭移宴近云端,十里山图马上看。青壁远光凌鸟峻,碧湖深影鉴人寒。诗成病愈生犀角,酒引娇娃活牡丹。归去不须愁暮雨,高唐神女属仙坛。
-
和李中丞慈恩寺清上人院牡丹花歌
澹荡韶光三月中,牡丹偏自占春风。时过宝地寻香径,已见新花出故丛。曲水亭西杏园北,浓芳深院红霞色。擢秀全胜珠树林,结根幸在青莲城。艳蕊鲜房次第开,含烟洗露照苍苔。庞眉依杖禅僧起,轻翅萦枝舞蝶来...
-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
丰乐亭记
...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辉、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辉、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
-
喜雨亭记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志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
-
饮归亭记
...于予。请数反不止。予之言何可取?汪君徒深望予也。既不得辞,乃记之曰:射之用事已远,其先之以礼乐以辨德,《记》之所谓宾、燕、乡饮,大射之射是也;其贵力而尚技以立武,《记》之所谓四时教士贯革之射是也。古者海内洽和,则先礼射,而弓矢以立武,亦不废于有司。...
-
道山亭记
闽,故隶周者也。至秦,开其地,列于中国,始并为闽中郡。自粤之太末,与吴之豫章,为其通路。其路在闽者,陆出则阸于两山之间,山相属无间断,累数驿乃一得平地,小为县,大为州,然其四顾亦山也。其途或逆坂如缘絙,或垂崖如一发,或侧径钩出于不测之溪上:皆石芒峭发,择然后可投步。负戴者虽其土人,犹侧足然后能进。非其土人,罕不踬也。其溪行,则水皆自高泻下,石错出其间,如林立,如士骑满野,千里下上,不见首尾。水行其隙间,或衡缩蟉糅,或逆走旁射,其状若蚓结,若虫镂,其旋若轮,其激若矢。舟溯沿者,投便利,失毫分,辄破溺。虽其土长...
-
醒心亭记
...,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