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亭记
〔宋〕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志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
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
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喜雨亭记》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从该亭命名的缘由写起,记述建亭经过,表达人们久旱逢雨时的喜悦心情,反映了作者儒家重农、重民的仁政思想。文章句法灵活,笔调活泼,在风趣的对话中轻松含蓄地发表见解。
开篇点题,为全文之纲。第二段叙修亭经过,点明修亭之人、时间、地点及周围环境。第二段写久旱民忧,大雨民喜,把修亭与喜雨联系起来,以忧衬喜。第三段离议论于对话之中,进一步说出亭与喜雨之关系。最后一段以歌作结。
- 作品出处苏东坡全集
- 文学体裁散文
- 创作年代北宋
创作背景
苏轼于嘉祐六年(1061年)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今陕西凤翔)府判官。次年,开始修建房舍,并在公馆北面建了一座亭子,作为休息之所。这年春天久早不雨,亭子建成时,碰巧下了一场大雨,民众欢欣,于是作者为此亭命名为“喜雨亭”,并写下了《喜雨亭记》这篇文章。
相关诗词
-
子瞻喜雨亭北隋仁寿宫中怪石
仁寿宫中稆谷生,太湖苍石草间横。兴衰换世身犹在,南北从人事已轻。累石作台秋藓上,凿汧通水细渠清。三年此亦非公有,空使他年记姓名。
-
将行赛昭亭祠喜雨
未生潭上云,空望山中雨。
-
登绮霞亭用喜雨韵
六月西征遇旱灾,修途千里踏尘埃。雷公俄唤阿香去,霖雨便随流火来。天入沧浪游楚越,云翻䆉稏忆温台。绮霞亭上一回首,满目湖山壮矣哉。
-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汉宫春·会稽秋风亭观雨
亭上秋风,记去年嫋嫋,曾到吾庐。山河举目虽异,风景非殊。功成者去,觉团扇、便与人疎。吹不断,斜阳依旧,茫茫禹迹都无。千古茂陵词在,甚...
-
一枝花·咏喜雨
用尽我为国为民心,祈下些值金值玉雨,数年空盼望,一旦遂沾濡,唤省焦枯,喜万象春如故,恨流民尚在途,留不住都弃业抛家,当不的也离乡背土。【梁州】恨不得把野草翻腾做菽粟,澄河沙都变化做金珠。直使千...
-
新春喜雨
农家不厌一冬晴,岁事春来渐有形。昨夜新雷催好雨,蔬畦麦垄最先青。
-
环翠亭记
...欲奔泉者,是为罗家之山。大姓许氏,世居其下。其居之后,有地数亩余。承平之时,有字仲孚者,尝承尊公之命,植竹万竿,而构亭其中。当积雨初霁,晨光熹微,空明掩映,若青琉璃然。浮光闪彩,晶莹连娟,扑人衣袂,皆成碧色。冲瀜于北南,洋溢乎西东。莫不绀联绿涵...
-
燕喜亭记
...”,虚以锺其美,盈以出其恶也;泉之源曰“天泽之泉”,出高而施下也;合而名之以屋曰“燕喜之亭”,取诗所谓“鲁侯燕喜”者颂也。于是州民之老,闻而相与观焉,曰:吾州之山水名天下,然而无与“燕喜”者比。经营于其侧者相接也,而莫直其地。凡天作而地藏之,以遗其人乎?宏中自吏部郎...
-
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
...相思,我甘心儿死、死。四海无家,一身客寄,半年将至。[仆上云]我则道哥哥除了,原来在驿亭中抱病,须索回书去咱。[见了科][末云]你回来了也。[迎仙客]疑怪这噪花枝灵鹊儿,垂帘幕喜蛛儿,正应着短檠上夜来灯爆时。若不是断肠词,决定是断肠评理。[仆云]小夫人有书至此。[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