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题盱眙军东南第一山二首》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组七言律诗。这两首诗第一首写诗人遥望中原,悲痛欲绝;第二首反思历史,痛斥奸臣误国。组诗一方面抒发了对远在金国统治下的中原人民的同情和怀念之情,另一方面以饱满的热情歌颂了太祖、仁宗的业绩,表达了盼望统一的强烈愿望。两首诗语言平易、朴实,却潜藏着感人力量。
创作背景
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高宗百般屈辱地与金人媾和,订下了“割唐、邓二州,以淮水中流划疆”(《宋史·高宗纪六》的和约。从此以后淮河便变成了宋、金二国的分界线,而盱眙正是宋金分界线上的重要城镇,宋人出使金国,金人南使宋国,规定都要在盱眙过境,宋人在盱眙执行外交迎送接待任务,看着那碧绿的淮水,当然会产生一种国土日蹙和国势积弱不振的悲伤愤懑心情。宋人在盱眙留下了许多发抒爱国之情的诗歌。
杨万里于淳熙十六年(1189年)以焕章阁学士的身份作为金国贺正旦的接伴使,来到宋金分界线上的重要城镇盱眙。面对淮水北望中原,回顾南方,心中兴起无限感慨,遂写下了这两首七律以及《初入淮河四绝句》等,抒发了作者深沉的爱国感情。
相关诗词
-
题盱眙军东南第一山二首·其二
建隆家业大于天,庆历春风一万年。廊庙谋谟出童蔡,笑谈京洛博幽燕。白沟旧在鸿沟外,易水今移淮水前。川后年来世情了,一波分护两涯船。
-
东风第一枝二首·其一
杏叶阴繁,蕉心碧重,东风不放帘卷。寻香怕认罗囊,觅句先题纨扇。春光去也,只剩与、轻寒轻暖。奈今宵、淡月笼烟,记起谢娘庭院。想多少、年时私愿,又添得、几番恩怨。相思恁日能消,薄倖...
-
东风第一枝二首·其一
水缕千条,寒光一片,周遮十二相倚。层层闪着红灯,叠成彩霞文绮。月廊转午,看不尽、由楼江寺。莫浪猜、云母湘缣,巧样近来兴起。直压倒、米家旧艺,又窃取、徐黄妙绘。思他经几安排,要妆早春天气。氍毹铺处,正可趁夜深歌吹。定明年灵佑宫西,添卖琉璃街市。
-
与启南游虞山二首·其一
我本不饮人,爱山如爱酒。春游亦易事,出户即掣肘。决策为此行,所幸得良友。譬彼足病弱,扶掖乃能走。虞山遥在望,岂意落吾手。侧足乱石间,纵目平湖口。赏心虽云乐,吊古怅然久。丹井事有无,刻铭覆华构。如何梁昭明,书台蔽林薮。
-
东风第一枝二首·其二
冷月交辉,暗尘迷路,令节新年重借。沉香慢火薰衣,绣幕明灯打马。合欢堂后,算几度、逢迎欢冶。到而今、尽化愁心,空忆那时元夜。且慢理、银筝翠斝。更莫问、钿车罗帕。情牵金凤屏边,人在玉梅花下。春城不禁,笑一任、飘过浓麝。纵年时、有约湔裙,只怕归迟春社。
-
与太史鲁南游西山二首·其一
城阙三千界,烟花一万重。漫乘金腰袅,同玩玉夫容。景色伤心丽,春光引兴浓。来游乘暇日,佳处合从容。
-
次韵维心赋次律见一亭二首·其一
向来金埒与铜山,可是无田未得闲。纸上功名追逸景,镜中心事迫摧颜。溪云惯作多时别,陇月今迎一个还。始信柯田梨枣地,不令榛棘有遗删。
-
自画吾松小昆山二首·其一
昆山虽婉变,却似鲁家丘。故作庐峰势,青天瀑布流。
-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其一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
忆东山二首·其一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