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盱眙军东南第一山二首·其一
〔宋〕
第一山头第一亭,闻名未到负平生。
第一山上的第一座亭,鼎鼎大名已经听说很久了,一直没能游览,简直辜负生命。
不因王事略小出,那得高人同此行。
如果不是因为有国家公务需要出差,怎么能够和高人一起游览此山呢。
万里中原青未了(1),半篙淮水碧无情。
站在山上北望中原,青翠万里,无边无际。低下头来俯视淮河,半篙碧水,浩浩荡荡。
登临不觉风烟暮,肠断渔灯隔岸明。
天色渐晚,暮霭重重,凉风四起,我却浑然不觉,只凝视着淮河北岸荧荧的渔灯,痛断肝肠。
小提示:杨万里《题盱眙军东南第一山二首·其一》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题盱眙军东南第一山二首》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组七言律诗。这两首诗第一首写诗人遥望中原,悲痛欲绝;第二首反思历史,痛斥奸臣误国。组诗一方面抒发了对远在金国统治下的中原人民的同情和怀念之情,另一方面以饱满的热情歌颂了太祖、仁宗的业绩,表达了盼望统一的强烈愿望。两首诗语言平易、朴实,却潜藏着感人力量。
创作背景
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高宗百般屈辱地与金人媾和,订下了“割唐、邓二州,以淮水中流划疆”(《宋史·高宗纪六》的和约。从此以后淮河便变成了宋、金二国的分界线,而盱眙正是宋金分界线上的重要城镇,宋人出使金国,金人南使宋国,规定都要在盱眙过境,宋人在盱眙执行外交迎送接待任务,看着那碧绿的淮水,当然会产生一种国土日蹙和国势积弱不振的悲伤愤懑心情。宋人在盱眙留下了许多发抒爱国之情的诗歌。
杨万里于淳熙十六年(1189年)以焕章阁学士的身份作为金国贺正旦的接伴使,来到宋金分界线上的重要城镇盱眙。面对淮水北望中原,回顾南方,心中兴起无限感慨,遂写下了这两首七律以及《初入淮河四绝句》等,抒发了作者深沉的爱国感情。
相关诗词
-
东林寺前作二首·其一
山色斜依寺,江流曲抱村。时有山僧出,残阳独掩门。
-
送何少宰左迁南京工侍二首·其一
拜章伏阁举伦彝,耿耿忠言动赤墀。名义千年元自重,礼文一代敢谁私。直躬自古难忘蹇,了事知公不是痴。去去保釐非远谪,未须惆怅续骚词。
-
郑生至自泰山二首·其一
昨汝登东岳,何峰是绝峰。有无丈人石,几许大夫松。海日低波鸟,岩雷起窟龙。谁言天下小,化外亦王封。
-
次韵林茂南祀喜雪二首·其一
膜拜同祈海岸仙,风云奔走会诸天。山岩恍若龙衔曜,墀庑频惊鹤夺鲜。莫讶瑶英来有信,都缘玉烛气无偏。化工应念催科拙,乞与穰穰大有年。
-
次韵叶硕夫南归见贻二首·其一
未挂丹题雁塔中,重来溪上觅筠翁。相期老眼横摇碧,莫着征衫走软红。得失漫嗟蝉翼重,才名合见马群空。三年小试惊人手,未信朱衣也不公。
-
用前韵答黄一翁二首 其一
...精金,祁寒见松竹。自立不坚定,庸行徒圣读。谁谓漆园高,俯首欲丐粟。穷作扣角歌,老厌淄川牧。古道寖斲丧,时人方逐逐。有田南山南,可办一盂粥。请赓归去来,世路早收足。
-
题所画梅竹赠石民瞻二首·其一
故人赠我江南句,飞尽梅花我未归。欲寄相思无别语,一枝寒玉淡春晖。
-
题移刺右丞画双鹿图二首 其一
忘言老人写双鹿,笔力不减东丹王。右相丹青乃馀事,向来勋业扶明昌。
-
和子与王先生夏日途中望武山二首·其一
日高南涧午,云度北岩阴。坐石依行树,听泉醒渴心。遥望西华观,微闻钟磬音。烟霞石磴晚,谁与共清吟。
-
次韵黄晋卿清明游北山二首·其一
行歌共访采芝翁,绝壑层云一荡胸。谁念愁吟溪上客,落花微雨独支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