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题盱眙军东南第一山二首》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组七言律诗。第二首反思历史,痛斥奸臣误国。组诗一方面抒发了对远在金国统治下的中原人民的同情和怀念之情,另一方面以饱满的热情歌颂了太祖、仁宗的业绩,表达了盼望统一的强烈愿望。两首诗语言平易、朴实,却潜藏着感人力量。
创作背景
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高宗百般屈辱地与金人媾和,订下了“割唐、邓二州,以淮水中流划疆”(《宋史·高宗纪六》的和约。从此以后淮河便变成了宋、金二国的分界线,而盱眙正是宋金分界线上的重要城镇,宋人出使金国,金人南使宋国,规定都要在盱眙过境,宋人在盱眙执行外交迎送接待任务,看着那碧绿的淮水,当然会产生一种国土日蹙和国势积弱不振的悲伤愤懑心情。宋人在盱眙留下了许多发抒爱国之情的诗歌。
杨万里于淳熙十六年(1189年)以焕章阁学士的身份作为金国贺正旦的接伴使,来到宋金分界线上的重要城镇盱眙。面对淮水北望中原,回顾南方,心中兴起无限感慨,遂写下了这两首七律以及《初入淮河四绝句》等,抒发了作者深沉的爱国感情。
相关诗词
-
题盱眙军东南第一山二首·其一
第一山头第一亭,闻名未到负平生。不因王事略小出,那得高人同此行。万里中原青未了,半篙淮水碧无情。登临不觉风烟暮,肠断渔灯隔岸明。
-
东风第一枝二首·其二
冷月交辉,暗尘迷路,令节新年重借。沉香慢火薰衣,绣幕明灯打马。合欢堂后,算几度、逢迎欢冶。到而今、尽化愁心,空忆那时元夜。且慢理、银筝翠斝。更莫问、钿车罗帕。情牵金凤屏边,人在玉梅花下。春城不禁,笑一任、飘过浓麝。纵年时、有约湔裙,只怕归迟春社。
-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其二
君思颍水绿,忽复归嵩岑。归时莫洗耳,为我洗其心。洗心得真情,洗耳徒买名。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
-
东风第一枝二首·其一
杏叶阴繁,蕉心碧重,东风不放帘卷。寻香怕认罗囊,觅句先题纨扇。春光去也,只剩与、轻寒轻暖。奈今宵、淡月笼烟,记起谢娘庭院。想多少、年时私愿,又添得、几番恩怨。相思恁日能消,薄倖...
-
与启南游虞山二首·其二
斜日下岭西,落霞满川上。晚色催人还,轻舟复摇漾。佳山难为别,持酒忽惆怅。悠然一回首,舟尾叠青浪。故人知我怀,捉笔写其状。怀土心未除,移山力何壮。便如王维诗,终南亦堪望。流观入中夜,鼓枻起高唱。
-
东风第一枝二首·其二
堤柳风和,宫槐阴绿,篆烟吹满香雾。螭头才听胪声,雉尾扇开频顾。朱衣仗里,谁得似、凌云能赋。玉鞭梢、快拂花骢,嘶过曲江归路。争传道、五湖才薮。便占了、天街独步。催他罗袖珠钿,笑指红楼几度。云璈天乐,看缥缈笙歌迎舞。更纱笼引到瀛洲,遥睇烛莲花吐。
-
东风第一枝二首·其一
水缕千条,寒光一片,周遮十二相倚。层层闪着红灯,叠成彩霞文绮。月廊转午,看不尽、由楼江寺。莫浪猜、云母湘缣,巧样近来兴起。直压倒、米家旧艺,又窃取、徐黄妙绘。思他经几安排,要妆早春天气。氍毹铺处,正可趁夜深歌吹。定明年灵佑宫西,添卖琉璃街市。
-
周评事墓山二首·其二
漠漠横塘野水春,暗烟重树失江津。山中寒食风和雨,吹落蘋花不见人。
-
题徐次游通判小隐堂二首 其二
一时药笼召参朮,何事全家傍翠微。勿谓小山招不出,太平须要隐人归。
-
次韵维心赋次律见一亭二首·其二
循除春水渐淙淙,心静魔军久已降。未省芳菲谁是伴,不妨鹦燕自成双。眼中浊酒倾如海,门外清溪欲拟江。会见扶藜添一老,共听疏竹响风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