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喜达行在所三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是唐至德二载(757)杜甫逃出长安抵达凤翔行宫之后对自己历险突围的回忆。他刚刚脱离了叛军的淫威,一下子又得到了朝廷的任用。生活中这种巨大的转折在心底激起的波涛,使诗人简直不能自已。于是借诗表达一种极致的感情。虽然题目里有“喜达”二字表现最终的心情,但回忆中的故事依然悲壮而沉重。全组诗都是欲扬先抑的结构,章法谨严,笔力苍老,到达行在所前与到达行在所后对比鲜明,体现了杜甫分明的爱憎和坚定的褒贬之情。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律诗
- 创作年代757年
创作背景
唐至德二载(757年)四月,杜甫冒险乘隙逃出被安史叛军占据的长安,投奔在凤翔的唐肃宗。历经千辛万苦,他终于到达了朝廷临时所在地(行在所)。当年五月十六日,唐肃宗拜杜甫为左拾遗,这三首诗便是杜甫作左拾遗以后不久痛定思痛之作,因此第三首有“影静千宫里”的话。
相关诗词
-
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三
死去凭谁报,归来始自怜。犹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影静千官里,心苏七校前。今朝汉社稷,新数中兴年。
-
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一
西忆岐阳信,无人遂却回。眼穿当落日,心死著寒灰。雾树行相引,莲峰望忽开。所亲惊老瘦,辛苦贼中来。
-
行路难三首·其二
...,汉朝公卿忌贾生。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
-
行路难三首·其二
...如云发,少壮如云老如雪。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吕梁之水挂飞流,鼋鼍蛟蜃不敢游。少年恃险若平地,独倚长剑凌清秋。行路难,行路难,昔少年,今已老。前朝竹帛事皆空,日暮牛羊古城草。
-
寄怀在伯三首·其二
我苦千里役,儿荒三月书。役苦殆委顿,书荒廑垦锄。夜雨倒湖水,春耕竞田庐。事贵在勇决,尔胡但居诸。
-
行春辞三首·其二
讼牒兮纠纷,榜檛兮未全闲。色不形兮意孚,每厚颜于曩贤。揖父兄兮使前,尚笑语之怡然。道菽粟兮卒岁,审里闾之相安。食三釜兮裤襦,悼单枵于昔年。我酒旨而肴可茹兮,属餍兮共此盘觞。一行而三谢兮,起且坐而喧繁。归目送而扶路兮,予亦倦踞而假僧毡。
-
行路难三首·其二
...坦天衢趋侠邪,前车轴折后争誇,不臣县官臣私家。珠琲络钩于阗珂,意气悦怿若春花。月请十百恒苦饥,名刺漫灭竟安之。后衣露胫冠达剃,蒯缑一弹幡哉归。行路难,君自悲。
-
送行中斋三首·其二
神龙荡失水,驯扰终未得。威凤虽在薮,肯顾鸡鹜食。所以古之人,受变心不易。亳鼎已迁周,西山竟肌瘠。豫子身自漆,长弘血成碧。何尝怨废兴,而或二心迹。坚白不在缁,羔裘良自惜。此谊公素明,俗见或未识。
-
江行杂诗三首·其二
鹭鸶村下路,停策吊沉沦。大义存《晞发》,高风缅补唇。明时甘浪迹,乱世得全身。搔首严陵濑,南阳有故人。
-
舟行杂诗三首·其二
登临久欲访金焦,无奈舟行趁晚潮。惹得山灵应笑我,顺风贪走不停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