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六国论》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政论文。这篇文章通过对六国久存而秦速亡的对比分析,突出强调了“养士”的重要作用。作者认为六国诸侯卿相都争相养士,是他们得以久存的原因,并将“士”分为智、辩、勇、力四种,他们各有着自己的才能,从而获得自己的生存空间。作者认为战国时期之所以维系长久的关键,在于统治阶层能够给各种人才生存的空间和发挥才能的机会,古往今来笼络人才是统治的基石和关键。苏轼此论虽有失偏颇,但见解新颖,论述周详,有好辩善辩的风格。
- 作品别称战国任侠
- 作品出处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 文学体裁政论文
- 创作年代北宋
创作背景
《六国论》这篇文章各本标题不一,南宋郎晔《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十四题作《六国论》,宋刊本《三苏先生文粹》卷二十一题作《战国任侠》(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为《战国任侠论》),明万历赵开美刊五卷本《东坡志林》卷五题作《游士失职之祸》。
清《四库书目》卷一百二十子集载《东坡志林》五卷,指出《志林》是“随手所记”性质。明茅坤认为:“余览《志林》十三首,按年谱,子瞻由南海后所作。”较确切点说,这篇文章是苏轼贬官南海儋耳,生活在“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泉”(曾枣庄《苏轼评传》)的艰难境况下写的,系晚年之作。宋代对文人士大夫的思想统治,吴小如在《宋诗漫谈》一文中认为是“似宽实严”,“到北宋后期,从潜在的舆论的压力逐渐转化为公开的政令的控制”。苏轼生逢其时,宦途坎坷,屡遵贬斥,而且每次都因言论文字得罪。著名的“乌台诗案”几乎使苏轼断送了生命。后来,在政治上新旧两党的夹击中,他浮沉宦海,很不得志。贬官惠州时,其弟“子由及诸相识皆有书,痛戒作诗”。他自己也觉得“当焚砚弃笔,不但作而不出也”,“遂不作一字”(《东坡续集》卷七《与程正辅书》)。因而,他在南海,身边只有“常置左右,目为二友”(《与程全父》)的陶渊明一集和柳宗元诗文数策,只好以诗文自娱了。其时所作史论,往往有他从浩如烟海的史书中发掘出来的一些他人不易发现的新颖见解,寄寓着苏轼深沉的忧国之思和痛切的身世之感的《六国论》,便是其中之一。
相关诗词
-
《依韵和查许国梅花六首·其六》拼音版
共月新成榜字黄,使君霜鬓未须忙。春前腊后千回顾,天上人间一分香。庄子梦魂休道识,太公牙齿要须尝。论功纵在姚黄下,果子花中合是王。
-
《答巢六国学世馨即用原韵·其一》拼音版
世情轻道义,交际复谁真。硕德思前辈,论心笃后尘。乾坤三大业,今古百年人。此意孤悬久,逢君倍觉亲。
-
《兵要望江南·其四·《周易》占候第二十六》拼音版
入他国,我即论为宾。若是他来攻我寨,我为主者汝为宾,此理合天文。
-
《临邛计次魏自言六世祖破荒先生晚居景陵因葬焉后世子孙岁时不能拜扫日负樵牧不禁之忧慨然欲往携其所藏遗书一卷求书纸尾且云是行并》拼音版
不及抠衣拜紫岩,尚能什袭宝书函。扫除荆棘扶初日,投畀烟岚困老谗。四海时无伸国论,百年人自仰台衔。南轩衣钵今何似,见说诸孙也不凡。
-
《十六夜同黎国辉过集李时芳馆得开字》拼音版
长安明月綵云堆,丝管东风几度来。燕甸雪晴三辅晓,蓟门春动百花开。胡姬市酒连宵醉,蛮语联诗岂论才。交在一时豪侠地,貂裘忘却在天台。
-
《书次儿槱十四岁所作史论后》拼音版
...篨,粪土「五经」、「廿四史」。吾儿闭门读典坟,吾与汝作羲皇人。世风不染欧、非、美,时事遑知魏、晋、秦!姑从故纸讨生活,三国、六朝最樛葛。英雄竖子一刹那,氐、羯、匈奴况豪末!汝幼读书慧眼悬,他时见异勿思迁!经济吁谟获机括,新法西学皆蹄筌。此间教人...
-
《十六夜过伍国开饮散灯次韵》拼音版
如此风光那得愁,开灯便晤散灯繇。绮窗月透犹招饮,紫陌花清入座收。论到千愁添侠韵,算来几种应题留。升平乐事缘非浅,重拟近君百尺楼。
-
《送友人游国学六首·其五》拼音版
渟渟绿水黉宫,艳艳丹香玉宇。一肩凤阁论思,可是兔园册子。
-
《次韵酬宋玘六首·其六》拼音版
山陂畴昔从吾亲,诸父先生各佩纷。零落长年谁语此,迟回故地却逢君。衣冠偶坐论经术,襁褓当时刺绣文。更怪高材终未遇,有司何日选方闻。
-
《管蔡论》拼音版
...。」答曰:「善哉!子之问也。昔文武之用管、蔡以实,周公之诛管、蔡以权。权事显,实理沈,故令时人全谓管、蔡为顽凶。方为吾子论之。夫管、蔡皆服教殉义,忠诚自然。是以文王列而显之,发旦二圣,举而任之。非以情亲而相私也。乃所以崇德礼贤。济殷弊民,绥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