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读山海经·其四》此诗表现出企慕长生之意。仙山丹木,黄花朱实,此物可以“食之寿命长”,瑾瑜之良又可“以御不祥”。丹木之实与丹水白玉,食之可以益寿延年;钟山之瑾瑜,佩之可以驱除不祥。语言幻妙,思绝天地外。
- 作品出处陶渊明集
- 文学体裁五言诗
- 创作年代东晋
创作背景
关于这组诗的创作背景学界尚有争议。逯钦立认为这组诗大约作于晋安帝义熙三年(407)或四年(408),陶渊明处于归园田居前期,耕种之余便以琴书自娱。这期间他读了《山海经》及另一些神话、历史书如《穆天子传》之类,有感而作这十三首诗。而邓小军认为这组诗当系作于刘裕篡晋之后,孟二冬则说这组诗大约作于宋武帝永初三年(422),陶渊明五十八岁。
相关诗词
-
和陶诗·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五
青鸟何翩翩,素为王母怜。奉使不辞劳,取食还昆山。我欲裁素书,赠以中心言。欲得赐桃实,为我延长年。
-
和陶诗·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一
溟海饶物怪,未能悟斯旨。无乃与中土,所禀异生死。钦䲹杀祖江,恶迹不可履。鵔鹗与窫窳,不善亦何恃。
-
和陶诗·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二
柜山有鴸鸟,吉凶验其士。国士苟见逐,此鸟必来止。物能先示兆,见者必憎尔。奇鸟生青丘,愿言来育子。
-
和陶诗·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八
有国交胫东,其人年命长。非啖不死药,禀气自异常。若无奇泉水,必有异种粮。天地共悠久,所乐殊未央。
-
和陶诗·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三
皋夔不易得,自古难其才。西伯有圣德,子牙乃归来。后世匪无士,庸君多忌猜。丘轲终不遇,吾道亦悲哉。
-
和陶诗·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
炎帝有少女,因游溺东海。化为精卫禽,怨魄固常在。日衔西山木,填海誓无悔。海枯恨始平,千载恐难待。
-
和陶诗·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三
槐江在何许,琅玕遍山丘。昆崙隔西南,邈矣难与俦。嵬嵬瞻紫气,洛洛见瑶流。荒哉穆天子,八骏曾此游。
-
和陶诗·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二
王母居琼台,灵丹注童颜。种桃瑶池曲,结实三千年。朝游蓬莱岛,暮住昆崙山。方朔今安在,谁从问斯言。
-
和陶诗·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
柴门掩晴昼,往来人迹疏。茅檐荫槐柳,鸣鸟近吾庐。不为弹铗歌,奚愁出无车。小圃时雨霁,提筐剪春蔬。有酒还自斟,心与天壤俱。览此山海篇,一一玩其图。试问风月侣,知我意何如。
-
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隐静·其三
幽栖非不胜,触目是林丘。若比兹岩秀,培塿固难俦。云山千里见,石泉四时流。登临有如此,何必更他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