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四
〔魏晋〕
丹木生何许?乃在峚(1)山阳(2)。
丹木生长在何方?就在峚山南坡上。
黄花复朱实(1),食之寿命长。
黄色鲜花红果实,食之可以寿命长。
白玉凝素液,瑾瑜(1)发奇光。
白玉凝成白玉膏,瑾瑜发出奇异光。
岂伊(1)君子宝,见重(2)我轩黄(3)。
岂止君子视为宝,轩辕黄帝早赞扬。
小提示: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四》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读山海经·其四》此诗表现出企慕长生之意。仙山丹木,黄花朱实,此物可以“食之寿命长”,瑾瑜之良又可“以御不祥”。丹木之实与丹水白玉,食之可以益寿延年;钟山之瑾瑜,佩之可以驱除不祥。语言幻妙,思绝天地外。
- 作品出处陶渊明集
- 文学体裁五言诗
- 创作年代东晋
创作背景
关于这组诗的创作背景学界尚有争议。逯钦立认为这组诗大约作于晋安帝义熙三年(407)或四年(408),陶渊明处于归园田居前期,耕种之余便以琴书自娱。这期间他读了《山海经》及另一些神话、历史书如《穆天子传》之类,有感而作这十三首诗。而邓小军认为这组诗当系作于刘裕篡晋之后,孟二冬则说这组诗大约作于宋武帝永初三年(422),陶渊明五十八岁。
相关诗词
-
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隐静·其六
师心如死灰,形亦如槁木。胡为衲子归,以响答空谷。顾我尘垢身,拟向禅河浴。更愿张佛灯,为我代明烛。
-
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隐静·其十二
僧中有高僧,士亦有高士。我虽不为高,心粗能知止。师是个中人,特患不为尔。何幸我与师,俱是邻家子。
-
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隐静·其十三
师本穷和尚,我亦穷秀才。忍穷俱已彻,老肯不归来。今师虽暂别,泉石莫相猜。应缘聊复耳,师岂有心哉。
-
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隐静·其十一
古无住持事,但只传法旨。有能悟色空,便可超生死。庸僧昧本原,岂识西归履。买帖坐禅床,佛法将何恃。
-
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隐静·其八
我与师来往,岁月虽未长。相看成二老,风流亦异常。既宴坐岩上,我方为聚粮。傥师能早归,此乐犹未央。
-
峡山杂咏十三首·其四·浮碧台
但存长公迹,一片石亦佳。吾今凭眺上,四顾难为怀。
-
赠太常张丞山水图十三首·其四
楝花风过水平堤,两两林鸠屋上啼。因看青山门忘掩,浮云直到榻前栖。
-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四
南登滑台上,却望河淇间。竹树夹流水,孤城对远山。念兹川路阔,羡尔沙鸥闲。长想别离处,犹无音信还。
-
南园十三首·其四
三十未有二十余,白日长饥小甲蔬。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
-
齐南郊光章十三首·其四·昭夏乐
惟圣飨帝,惟孝飨亲。礼行宗祀,敬达郊禋。金枝中树,广乐四陈。月御案节,星驱扶轮。遥光远驾,曜曜振振。告成大报,受厘元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