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沙丘城下寄杜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寓居沙丘怀念诗友杜甫时所作。此诗以景带出思念之情,言辞朴素无华,率性写出,或行,或卧,或所见,或所感,絮絮叨叨皆入诗来,写得情深意长,凄怆感人,深刻地表现了两位伟大诗人的真挚友谊。全诗流畅自然,而又含蓄蕴藉;感情极苦,而又不失豪放本色。
创作背景
根据裴斐编制的《李白年谱简编》,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四载(745年)秋,时李白四十五岁。天宝三载(744年)春,李白离长安,开始漫游。在洛阳,遇见了已经三十三岁却仍未进入仕途的杜甫,二人同游。同年秋,李白、杜甫、高适三人在梁园相会,并同游孟诸、齐州等地。第二年夏,两人又在东鲁会面。他们情投意合,亲密到“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地步。天宝四载秋,两人分手,杜甫西去长安。李白在鲁郡东石门送别杜甫后,南游江东之前,曾一度旅居沙丘城。因怀念杜甫,写下此诗寄赠。
相关诗词
-
温甫读书城南寄示二首·其二
岳麓东环湘水回,长沙风物信佳哉!妙高峰上携谁步?爱晚亭边醉几回。夏后功名馀片石,汉王钟鼓拨寒灰。知君此日沉吟地,是我当年眺览来。
-
奉陪京城诸友游南城,寻丘尊师道场作
我本渔钓清江滨,三生自是华盖君。往从竹浦拾明月,初向芝山寻白云。闻有仙人姓丘者,旧庐正在燕城下。杖藜随步蹑天梯,千尺云门净如洒。门前水流清且深,朗如石镜开烦襟。中有幅轮转浩劫,多见听者无知音。高莫高兮嵩山之中岑,幽...
-
高密城下寄姚少夫人
乱树平沙望渺茫,介根回首海云苍。城头一曲娥眉月,照到离人更断肠。
-
泊岳阳城下
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
冬至下寄舍弟时应赴入京
去去知未远,依依甚初别。他乡至下心,昨夜阶前雪。终日读书仍少孤,家贫兄弟未当途。适远才过宿舂料,相随惟一平头奴。男儿出门事四海,立身世业文章在。莫漫忆柴扉,驷马高车朝紫微。江南驿使不曾断,迎前为尔非春衣。
-
寄净虚上人初至云门
寒踪白云里,法侣自提携。竹径通城下,松门隔水西。方同沃洲去,不似武陵迷。仿佛方知处,高峰是会稽。
-
饮马长城窟
我来长城下,饮马长城窟。积此古怨基,悲哉筑城卒。当时掘土深,望望筑城高。萦纡九千里,死者如牛毛。骨浸窟中水,魂作泉下鬼。朝风暮雨天,啾啾哭不已。昔人饮马时,辛苦事甲兵。今我饮马来,边境方清宁。马饮再三嗅,似疑战血腥。昔人有哀吟,吟寄潺湲声。潺湲声不住,欲向...
-
寄王维桢地曹
并是衔新命,俱来守旧京。时违空往迹,事在每关情。草绿长千里,江清建业城。寄君须自爱,己矣负平生。
-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
自蒙蜀州人日作,不意清诗久零落。今晨散帙眼忽开,迸泪幽吟事如昨。呜呼壮士多慷慨,合沓高名动寥廓。叹我惨凄求友篇,感时郁郁匡君略。锦里春光空烂熳,瑶墀侍臣已冥寞。潇湘水国傍鼋鼍、鄂杜秋天失雕鹗。东西南北更谁论?白首扁舟病独存!遥拱北辰缠寇盗,欲倾东海洗乾坤。边塞西蕃最充斥,衣冠南渡多崩奔。鼓瑟至今悲帝子,曳裾何处觅王门?文章曹植波澜阔,服食刘安德业尊。长笛邻家乱愁思,昭州词翰与招魂!
-
佐还山后寄三首·其二
白露黄粱熟,分张素有期。已应舂得细,颇觉寄来迟。味岂同金菊,香宜配绿葵。老人佗日爱,正想滑流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