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乡记
〔唐〕
醉之乡,去中国不知其几千里也。其土旷然无涯,无丘陵阪险;其气和平一揆,无晦明寒暑;其俗大同,无邑居聚落;其人甚精,无爱憎喜怒,吸风饮露,不食五谷;其寝于于,其行徐徐,与鸟兽鱼鳖杂处,不知有舟车械器之用。
昔者黄帝氏尝获游其都,归而杳然丧其天下,以为结绳之政已薄矣。降及尧舜,作为千钟百壶之献,因姑射神人以假道,盖至其边鄙,终身太平。
禹汤立法,礼繁乐杂,数十代与醉乡隔。其臣羲和,弃甲子而逃,冀臻其乡,失路而道夭,故天下遂不宁。至乎末孙桀纣,怒而升其糟丘,阶级千仞,南向而望,卒不见醉乡。
武王得志于世,乃命公旦立酒人氏之职,典司五齐,拓土七千里,仅与醉乡达焉,故四十年刑措不用。下逮幽厉,迄乎秦汉,中国丧乱,遂与醉乡绝。而臣下之爱道者往往窃至焉。阮嗣宗、陶渊明等数十人并游于醉乡,没身不返,死葬其壤。中国以为酒仙云。
嗟呼,醉乡氏之俗,岂古华胥氏之国乎?何其淳寂也如是!予得游焉,故为之记。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醉乡记》是唐代文学家王绩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借用神话传说中的一些情节,塑造了“醉乡”这样一个“其气和平一揆”“其俗大同”的理想王国,其间“无爱憎喜怒”“刑措不用”,无为而治,常人难达其地,只有“爱道者”阮籍、陶潜等十数个“酒仙”,有幸“游于醉乡”。全文用记事体,写成寓言杂文,借物讽喻,别有寄托,在初唐骈丽成风的散文中别具一格。
- 作品出处东皋子集
- 文学体裁散文
- 创作年代唐代
创作背景
据《新唐书·王绩传》载,此文当作于贞观中年(638年前后)。这时,王绩已为善酿者杜康等人立祠。《王绩传》说他“著《醉乡记》,以次刘伶《酒德颂》。”
相关诗词
-
醉乡记
...尝有可乐者。或以为可以解忧云耳。夫忧之可以解者,非真忧也,夫果有其忧焉,抑亦必不解也。况醉乡实不能解其忧也,然则入醉乡者,皆无有忧也。呜呼!自刘、阮以来,醉乡追天下;醉乡有人,天下无人矣。昏昏然,冥冥然,颓堕委靡,入而不知出焉。其不入而迷者,岂无其人音欤?...
-
摸鱼儿·括王绩醉乡记
醉之乡、其去中国,不知其几千里。其土平旷无涯际。其气和平一揆。无寒暑,无聚落居城,无怒而无喜。昔黄帝氏。仅获造其都,归而遂悟,...
-
饮独醉园牡丹下戏题
谁伴花王同乐国,温柔乡里醉乡侯。莫推花酒为閒事,难得侯王结胜游。婪尾岂辞延入手,招腰可是要缠头。已将八斗新珠玉,买断春风与帝休。
-
醉后放笔作醉乡歌
昔有醉乡记,我则歌醉乡。愿?醉乡籍,愿趣醉乡装。醉乡浩如春,日暖风复光。人间足忧到,此旋已忘忘。小者远哗争,大亦绝寇攘。门无催科吏,篱无吠盗尨。不知耕桑艰,不识乌兔忙。尽室...
-
送王含秀才序
吾少时读《醉乡记》,私怪隐居者无所累于世,而犹有是言,岂诚旨于味耶?及读阮籍、陶潜诗,乃知彼虽偃蹇,不欲与世接,然犹未能平其心,或为事物...
-
唐卿既篆欧公侍郎滁州琅邪山醉翁亭记上石讫思莫能致之滁上因斧官之隙地众材堪栋梁者枝其榱桷构堂于廨舍西偏高三仞植记于中楹若屏
醉翁亭记醉翁堂,远取琅邪近费乡。高世雄文刊翠琰,老山孤干负虹梁。左邻鳌海三神岛,西倚儒宫数仞墙。虽愧篆工非墨宝,英辞终与借辉光。
-
题青岩隐居记后
...歌梁父,岂学羊裘老富春。书诏早传行在所,衣冠生及太平辰。纪言右史亲沾命,仗节南荒竟委身。白发郑公乡里在,青毡王氏子孙贫。家声六代科名出,国典先朝谥法新。今日醉乡还有记,当时嵩岳岂无神。曾披汗竹开金匮,拟束生刍吊玉人。遗像雅篇俱在眼,斗山瞻望敢辞频。
-
寄题张志行醉峰亭
...粹。独推糟与粕,施之为政事。百里饮其德,陶陶有欢意。馀醺落嘉陵,一江醇酒味。沉酣到山骨,颓然偃苍翠。亭中时把酒,坐对青山醉。醉乡在何许,祗此中间是。先生况多文,为续醉乡记。
-
摸鱼儿·道醉乡无边无岸
道醉乡、无边无岸,一尊到彼殊径。是间转海人知处,尺地不教渠剩。尊亦瘿。问一斗消酲,一石犹难信。临风小等。记我友醒狂,相从有意,中路恨羌永。梅花晚,早已雪堆余鬓。此花宁复风韵。空寒独倚天为主,天又几时曾定。今为晋。看秦女山中,绿...
-
篆书醉翁亭记石刻
欧公顷岁守滁阳,题记苍颜入醉乡。贤宰特将刊古篆,旧碑不免弃山梁。轩楹别构如安屏,笔札难通似面墙。异口智仙来辇坐,退蒙从此谢声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