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桓灵时童谣》是东汉末年的一首民谣。全诗纯用口语,通俗易懂,全摆事实,不着述评。最妙的是全用对比手法,并且是一句一比,句中自比,更显出名实不符的巨大反差,社会批判意义不言自明。
- 作品出处乐府诗选
- 文学体裁民谣
- 创作年代两汉
创作背景
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命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从此这一制度正式确定。它的具体做法是由三公九卿、地方郡守等高级官吏,根据考察,向皇帝推荐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材,这些被推荐的人一般都是平民或下级官吏。这本来是选拔人材的办法,但在东汉后期腐朽的政治环境中,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清白正直之士受到排挤陷害,甚至还出现将官职标价出售,公然“卖官”的事。再加上被荐之人往往还要以经过当地世家大族的评议,察举为他们所左右,在这种风气下,所选拔出的人材没有什么贤良的品德与出众的才能。《桓灵时童谣》这首流行于东汉桓帝、灵帝时的童谣,便是对这种社会现象的揭露与讽刺。
相关诗词
-
福州大水行同张樵野丈荫桓龚霭人丈易图作
...闻移粟苏喘息,自雍及绛来千艘。流离琐尾得安宅,无复登屋声三号。天灾流行国代有,难得官长劳民劳。海疆东南正多事,水从西来纷童谣。曲突徙薪广恩泽,愿亟靖海安天骄。
-
明宗时童谣
牡丹红,禾苗空。牡丹紫,禾苗死。
-
梁时童谣
虏万夫。入五湖。城南酒家使虏奴。
-
侯景即位时童谣
脱青袍。著芒屩。荆州天子挺应著。
-
废帝时童谣三首
白头羊毣秃。羖䍽历头生角。羊羊吃野草。不吃野草远我道。不远打尔脑。阿?姑。祸也。道人姑夫。死也。
-
孝昭时童谣
中兴寺内白凫翁。四方侧听声雍雍。道人闻之夜打钟。
-
天王广教院在蕺山东麓予年二十馀时与老僧惠迪游略无十日不到也淳熙甲辰秋观潮海上偶系舟其门曳杖再游恍如隔世矣
游山如读书,深浅皆可乐。道边小精舍,亦自一丘壑。凄凉四十年,始复重着脚。老僧逝已久,讲座尘漠漠。当时童子辈,衰鬓亦萧索。扫壁观旧题,岁月真电雹。文章卑不传,衣食窘如昨。出门意惘然,辽海渺孤鹤。
-
赵忠毅公铁如意歌
一抹乌云净如练,中有刚肠经百鍊。逆珰铸错聚六州,愧此铮铮铁一片。维公生值桓灵时,大柄乃为权奄持。世间万事不如意,但铸谭柄供提携。铁花锈涩银丝细,色正芒寒廿余字。廉而不刿钩无饥,以舞以歌君子器。当头委...
-
时钱谣
...百可仅寸万盈索。博徒争取掷地残,鬻夫手污因风落。生可使治神可通,赤仄奇文空罢阁。官视民奸听之便,但遣黄金入私橐。纤巧轻剽时共珍,木彊厚重将焉托。君不见珠玉沉埋瓦砾全,镆铘为钝铅刀铦。申椒久谢充帏后,蟠木翻容万乘先。古来弃置人同此,何讶区区物亦...
-
喜雪童谣
屋上三日留乾雪,添得人间讶奇绝。不须待伴窘风雨,只要呈祥了时节。小儿戏拾疑是花,舞低婆娑最堪誇。最堪誇处渐堆积,生寒到骨思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