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上阳台帖》是唐代诗人、书法家李白于天宝三年(744年)创作的纸本墨迹草书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上阳台帖》为李白自书其四言诗,共25字,既概括了王屋山高耸峻拔之势和源远流长之水,亦通过赞颂司马承祯的作品,抒发了作者对其的仰慕之情。全卷苍劲雄浑而又气势飘逸,用笔纵放自如,快健流畅,法度不拘一格,一如李白豪放、俊逸的诗风。全贴结体亦参差跌宕,顾盼有情,奇趣无穷。
《上阳台帖》为李白书自咏四言诗,是李白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亦是国家一级文物中的“国宝”,被称为“一级甲”。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唐代是中国书法草书体发展的一个巅峰。初唐时期,太宗李世民即大力倡导学习王羲之,并带头习王,开清新活泼书风,也从此奠定王羲之书圣之地位。而后有孙过庭、李怀琳等草书大家,源于二王,又有创新,笔法丰富而多变,发展完善了二王草书的技法系统。及至盛唐时期,那更是对草书尊崇有加,皇宫内府,大臣公侯,士大夫及有文化一族,谁都能挥洒几笔草体,可谓大唐草书之盛世。李白亦是在当时涉草并取得一定成就之士。其草书来自张旭一脉,且风格飘然有仙气。
创作缘由
李白于开元十二年(724年)出蜀游三峡,至江陵遇道士司马承祯,得到司马承祯赞赏。后唐玄宗命司马承祯王屋山建立道观,并题写匾额。而司马承祯不仅道术精深,而且诗、书、画皆有极高造诣,擅长山水画。天宝三年(744年),李白与杜甫、高适同游王屋山阳台观,并来此寻访司马承祯,待到达阳台观后,方知司马承祯已经仙逝。不见其人,惟睹其画,故有感而书《上阳台帖》。
相关诗词
-
登雨花台
高台欲上雨濛濛,虎踞龙盘在眼中。万古青山还洛下,一丘黄壤自江东。谢公着屐何曾到,梁武谈经亦已空。好是五陵歌酒地,年年芳草恨春风。
-
繁台雨望和田生
感事逢时恨不稀,水城寒食半花飞。青郊白马朝谁并,细雨轻帆晚自归。何计上宾留凤驭,无书北狩挽龙旗。层台独上休翘百,牢落江州易湿衣。
-
咏陶台使兰阳公廨五色葵花
炎天小县葵花好,五色空庭日日香。开正得时先让赤,见宜尊礼莫欺黄。交枝接叶谁为众,异蕊同心自向阳。此物烦君献天子,上林闲地草苍茫。
-
和项斯游头陀寺上方
步入桃源里,晴花更满枝。峰回山意旷,林杳竹光迟。远寺寻龙藏,名香发雁池。间能将远语,况及上阳时。
-
谷梁传·虞师晋师灭夏阳
...人也,达心而懦,又少长于君。达心则其言略,懦则不能强谏;少长于君,则君轻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此中知以上乃能虑之。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公遂借道而伐虢。宫之奇谏曰:“晋国之使者,其辞卑而币重,必不便于虞。”虞公弗听,遂受其币,而借...
-
玉台新咏·序
...辕。金星将婺女争华,麝月与嫦娥竞爽。惊鸾冶袖,时飘韩掾之香;飞燕长裾,宜结陈王之佩。虽非图画,入甘泉而不分;言异神仙,戏阳台而无别。真可谓倾国倾城,无对无双者也。加以天时开朗,逸思雕华,妙解文章,尤工诗赋。琉璃砚匣,终日随身;翡翠笔床,无时离手...
-
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
吴江女道士,头戴莲花巾。霓衣不湿雨,特异阳台云。足下远游履,凌波生素尘。寻仙向南岳,应见魏夫人。
-
舟中苦热遣怀奉呈阳中丞通简台省诸公
...虽苦热,垢腻可溉灌。痛彼道边人,形骸改昏旦。中丞连帅职,封内权得按。身当问罪先,县实诸侯半。士卒既辑睦,启行促精悍。似闻上游兵,稍逼长沙馆。邻好彼克修,天机自明断。南图卷云水,北拱戴霄汉。美名光史臣,长策何壮观。驱驰数公子,咸愿同伐叛。声节衰...
-
洛中初冬拜表有怀上京故人
凤楼南面控三条,拜表郎官早渡桥。清洛晓光铺碧簟,上阳霜叶剪红绡。省门簪组初成列,云路鸳鸾想退朝。寄谢慇勤九天侣,抢榆水击各逍遥。
-
边上闻笳三首·其三
胡雏吹笛上高台,寒雁惊飞去不回。尽日春风吹不散,只应分付客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