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上阳台帖》是唐代诗人、书法家李白于天宝三年(744年)创作的纸本墨迹草书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上阳台帖》为李白自书其四言诗,共25字,既概括了王屋山高耸峻拔之势和源远流长之水,亦通过赞颂司马承祯的作品,抒发了作者对其的仰慕之情。全卷苍劲雄浑而又气势飘逸,用笔纵放自如,快健流畅,法度不拘一格,一如李白豪放、俊逸的诗风。全贴结体亦参差跌宕,顾盼有情,奇趣无穷。
《上阳台帖》为李白书自咏四言诗,是李白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亦是国家一级文物中的“国宝”,被称为“一级甲”。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唐代是中国书法草书体发展的一个巅峰。初唐时期,太宗李世民即大力倡导学习王羲之,并带头习王,开清新活泼书风,也从此奠定王羲之书圣之地位。而后有孙过庭、李怀琳等草书大家,源于二王,又有创新,笔法丰富而多变,发展完善了二王草书的技法系统。及至盛唐时期,那更是对草书尊崇有加,皇宫内府,大臣公侯,士大夫及有文化一族,谁都能挥洒几笔草体,可谓大唐草书之盛世。李白亦是在当时涉草并取得一定成就之士。其草书来自张旭一脉,且风格飘然有仙气。
创作缘由
李白于开元十二年(724年)出蜀游三峡,至江陵遇道士司马承祯,得到司马承祯赞赏。后唐玄宗命司马承祯王屋山建立道观,并题写匾额。而司马承祯不仅道术精深,而且诗、书、画皆有极高造诣,擅长山水画。天宝三年(744年),李白与杜甫、高适同游王屋山阳台观,并来此寻访司马承祯,待到达阳台观后,方知司马承祯已经仙逝。不见其人,惟睹其画,故有感而书《上阳台帖》。
相关诗词
-
《洛阳秋夕》拼音版
泠泠寒水带霜风,更在天桥夜景中。清禁漏闲烟树寂,月轮移在上阳宫。
-
《洛阳》拼音版
文争武战就神功,时似开元天宝中。已建玄戈收相土,应回翠帽过离宫。侯门草满宜寒兔,洛浦沙深下塞鸿。疑有女娥西望处,上阳烟树正秋风。
-
《送王七尉松滋得阳台云》拼音版
君不见巫山神女作行云,霏红沓翠晓氛氲。婵娟流入楚王梦,倏忽还随零雨分。空中飞去复飞来,朝朝暮暮下阳台。愁君此去为仙尉,便逐行云去不回。
-
《上阳宫望幸》拼音版
玉辇西巡久未还,春光犹入上阳间。
-
《上刘右相书》拼音版
...命之赏。不然,则贾生、晃错,复流涕而言矣,此君侯之未谕三也。嵩衡不拒细壤,故能崇其峻;江海不让纤流,所以存其广。是以星台晓辟,上台忘吐握之劳;月殿宵兴,中宇轸山林之慕。知夫御天下者,必待人也。《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未见君子,忧心如醉。」...
-
《送僧游五台兼谒李司空》拼音版
远去见双节,因行上五台。
-
《避寇上唐台山》拼音版
苍黄缘鸟道,峰胁见楼台。
-
《上阳宫》拼音版
上阳花木不曾秋,洛水穿宫处处流。
-
《重阳日有作》拼音版
一为重阳上古台,乱时谁见菊花开。偷撏白发真堪笑,牢锁黄金实可哀。是个少年皆老去,争知荒冢不荣来。大家拍手高声唱,日未沈山且莫回。
-
《座上献元相公》拼音版
寂寞堂前日又曛,阳台去作不归云。从来闻说沙吒利,今日青娥属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