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题冷泉亭

辛弃疾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直节堂堂,看夹道冠缨拱立。渐翠谷、群仙东下,佩环声急。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是当年、玉斧削方壶,无人识。

山木润,琅玕湿。秋露下,琼珠滴。向危亭横跨,玉渊澄碧。醉舞且摇鸾凤影,浩歌莫遣鱼龙泣。恨此中、风物本吾家,今为客。

作品简介

《满江红·题冷泉亭》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咏冷泉亭的写景抒情词,上片主要运用拟人手法描写冷泉亭一带景物,自上而下,形象生动,下片写登冷泉亭后所见和感想,最后点明题意,寄托了作者渴望收复国土、重返故乡的深情。这首词表达悲愤深广却出之含蓄,写景形容逼肖而开阖自然,它并非作者刻意经营之作,却能见出作者词作的风格特点和功力。

创作背景

辛弃疾在南归之后、隐居带湖之前,曾三度在临安做宫,时间都很短。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他三十一岁时,夏五月受任司农寺主簿,至七年春出知滁州。这是他第一次任职于临安,也是三次中时间较长的一次,这首词可能是这一次在杭州任上作的。作者于某个秋日游览了飞来峰下冷泉亭,这里美不胜收的风景使作者联想到了家乡相似的风景,顿生感慨,创作了这首词。

  • 赏析

此词写景亦颇具匠心,欲写名泉,先写奇峰,欲写奇峰,先写水木。层层牵引,种种铺垫,使冷泉周遭的景物形成绝佳的陪衬,刻画得十分着力。虽写景状物,但时时不忘寓情于景,情景浑融一体。词作自杉树写起,两排傲然挺立之木,其状恰如朝堂上拱手而立的官员,杉树之遒劲刚直,令人不禁暗叹人不如树。以此为喻,作者深寄怀抱,倘所有官员均如杉树之堂堂正气,定能收复国土、重返故乡。

展开全部
辛弃疾

辛弃疾

南宋官员、将领,豪放派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