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登西台恸哭记》是宋代文学家谢翱创作的一篇古文。南宋丞相文天祥抗元失败被杀后八年,即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谢翱与其友人登西台祭之,并作此文以记其事。文章以唐代忠烈之臣颜真卿隐喻文天祥,以张巡、颜杲卿在安史之乱中奋力守卫睢阳常山城陷而惨遭杀害隐喻文天祥的英勇就义,通过对文天祥殉国的祭奠哭悼,展现了文天祥义无反顾的爱国之志,表达了作者对民族英雄殉难的悲恸之情。全文寄意幽深,托辞婉曲,为避元朝统治者的文网,用语多隐蔽,但悲哀沉痛、泣血吞声之情,不能自掩。
- 作品别称西台恸哭记
- 作品出处全宋文
- 文学体裁散文
- 创作年代1290年
创作背景
《登西台恸哭记》这篇文章作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为悼念故宋丞相文天祥而作,当时离文天祥就义已有八年。谢翱曾是文天祥的部下。景炎元年(1276年)临安城破,文天祥至福建一带聚兵抗元,谢翱毅然率乡兵数百投奔。在转战各地的战斗里程中,谢翱对文天祥的人格、气节多有了解,对他一直怀有敬重与敬仰之情。当文天祥殉难后,谢翱多次哭悼。第一次是在至元十九年(1282年) 始闻文天祥噩耗的姑苏,第二次是在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的越台,第三次就是在浙江桐庐富春山的西台。谢翱专门为第三次的恸哭写了这篇《登西台恸哭记》以作纪念。
相关诗词
-
《登西台李木洲故址》拼音版
黄湾东望独悠悠,雁过西台悲昔游。花草已埋吴藻丽,衣冠想见晋风流。平林风震星辰动,大海潮来天地浮。九原只在河山里,泪洒新亭未易收。
-
《霜降日同冯欧诸君子登西台》拼音版
海燕回,塞鸿来。千山丛桂发,三径菊花开。逸客招携频载酒,联镳乘兴共登台。
-
《哭泉曲三首·其三》拼音版
哭骨骨已灵,哭泉泉亦见。幸逢泉下人,不愧泉上面。
-
《登凤凰台台上有石甚奇前为陈光禄移去竟沉江中》拼音版
李白游白下,曾为凤台吟。凤去几千载,台名直至今。我来登此台,秋色亦已深。高台久荒凉,古木尚阴森。但对骢马客,不闻彩凤音。游览未终竟,斜日下高岑。好雨从西来,凉气袭我襟。台上有奇石,闻向江中沉。利令石可移,恻焉感予心。
-
《早春登钧州西台简党中丞》拼音版
汝阳春色望中来,词客长吟重自哀。身世百年宜对酒,家山千里且登台。寒云细草雁初至,斜日孤城花自开。白发中氶能好事,仲宣流落几时回。
-
《登台赋》拼音版
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虾蝾。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欣群才之来萃...
-
《游天台山赋》拼音版
...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涉海则有方丈、蓬莱,登陆则有四明、天台。皆玄圣之所游化,灵仙之所窟宅。夫其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情之壮丽矣。所以不列于五岳、阙载于常典者,岂不...
-
《九日登山》拼音版
...按响山,俯临宛水湄。胡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自作英王胄,斯乐不可窥。赤鲤涌琴高,白龟道冯夷。灵仙如彷佛,奠酹遥相知。古来登高人,今复几人在。沧洲违宿诺,明日犹可待。连山似惊波,合沓出溟海。扬袂挥四座,酩酊安所知。齐歌送清扬,起舞乱参差。宾随落...
-
《哭殷遥》拼音版
人生能几何,毕竟归无形。念君等为死,万事伤人情。慈母未及葬,一女才十龄。泱漭寒郊外,萧条闻哭声。浮云为苍茫,飞鸟不能鸣。行人何寂寞,白日自凄清。忆昔君在时,问我学无生。劝君苦不早,令君无所成。故人各有赠,又不及生平。负尔非一途,恸哭返柴荆。
-
《九日齐山登高》拼音版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