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蜨蝶行》是汉乐府《杂曲歌辞》中的一首古辞。这是一首寓言诗。此诗以自由飞舞的蝴蝶被哺雏的燕子捕食这一出人意料的题材,揭示了自然界的生存竞争中存在着以强凌弱、弱肉强食的现象。全诗通过蝴蝶的眼中意中写景叙事,以蝴蝶的口吻写出,构思非常巧妙奇特,表达上也极为生动别致,特别是对蝴蝶及燕子的动作和神态的刻画尤为传神,具有新鲜感人的艺术魅力。
- 作品出处乐府诗集
- 文学体裁杂言古诗
- 创作年代汉代
创作背景
汉代自武帝时代就酷吏横行,甚至有所谓“腹诽”之法。人们有满腔的悲愤,苦于无法直吐,就往往发为“奇思”,借用“幽默”的方式宣泄。关于这种奇思产生的原因,清人冯班《钝吟杂录》说:“汉代歌谣承《离骚》之后,故多奇思。”鲁迅在解释幽默讽刺生成的原因时指出,“社会讽刺家是危险的”,特别在“王之爪牙”盛行的时代。但人们“倘不死绝,肚子里总还有半口闷气,要借着笑的幌子,哈哈的吐出来。”鲁迅的分析,对于解释汉代寓言奇诗的流行,也一样适用。而寓言采用动物作为主人公,按维戈茨基的分析以为,“能立刻造成审美印象所完全必需的同现实的分隔。”也就是说,能避免被视为直刺世事的嫌疑。同时又能使“虚构被诗歌打扮得富丽堂皇”,达到在人们头脑里刻下深刻印记,“取悦想象、打动情感”的强烈效果。因此,用寓言诗来抨击世事、讽刺时政,正是一种极有效而少危险的形式。它在汉代成批出现,并成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乐府民歌体式上的重要特点之一。《蜨蝶行》正是这样的寓言诗。
相关诗词
-
《踏莎行·蝶困眠花》拼音版
蝶困眠花,莺娇坐树。东风帘外销魂处。闲看淡影过秋千,日长深院团飞絮。槅展冰纹,屏开翠羽。炉烟袅尽沉檀炷。树头一抹敛微云,明蟾逗破黄昏雨。
-
《踏莎行·蝶带愁归》拼音版
蝶带愁归,莺将怨去。抛他密誓深宵语。画廊纤手记分携,依稀认得花阴路。虚白仙龛,闹红单户。小鸾身世吟秋误。伤心泪墨小屏山,为君添画相思树。
-
《蝶蝶行》拼音版
青年已布泽,微虫应节欢。朝出南园里,暮依华叶端。菱舟追或易,风池度更难。群飞终不远,还向玉阶兰。
-
《蝶恋花·散花楼送客》拼音版
城上清笳城下杵,秋尽离人,此际心偏苦。刀尺又催天又暮,一声吹冷蒹葭浦。把酒留君君不住,莫被寒云,遮断君行处。行宿黄茅山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
-
《蝶恋花·老子行年过耳顺》拼音版
老子行年过耳顺,蓬鬓萧疏,人道犹风韵。领略风光元有分,赏心又喜烧灯近。薄雪初消寒欲尽,词馆多闲,时得陪英俊。莫讶连朝为酒困,东君已是传花信。
-
《蝶恋花·一梦行云还暂阻》拼音版
一梦行云还暂阻。尽把深诚,缀作新诗句。幸有青鸾堪密付。良宵从此无虚度。两意相欢朝又暮。争奈郎鞭,暂指长安路。最是动人愁怨处。离情盈抱终无语。
-
《初夏行平水道中》拼音版
老去人间乐事稀,一年容易又春归。市桥压担莼丝滑,村店堆盘豆荚肥。傍水风林莺语语,满原烟草蝶飞飞。郊行已觉侵微暑,小立桐阴换夹衣。
-
《蝶恋花·自送行人无意味》拼音版
自送行人无意味。独上高楼,何处愁堪寄。闻道长安西北是。栏干不向东南倚。别恨似烟春似水。一阵轻寒,一阵游丝起。小院落花飞燕子。夕阳闲在蘼芜地。
-
《魏焦孝然目其草庐曰蜗牛庐愚以行帐为行窝寻亦号为蜗牛舍云·其一》拼音版
宴处行窝缩似蜗,推移蜗角叩南华。调停蛮触将蝴蝶,尽与华胥做一家。
-
《蝶恋花·目极行云无处所》拼音版
目极行云无处所。天半奇峰,幻作廉纤雨。宛转游丝刚缚住。晓风吹断抛人去。谁信灵和阶下树。废驿荒堤,重展鹅黄缕。树纵有情天未许。短长亭外多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