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寻芳草·萧寺记梦》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上片描写梦境,刻画了在梦里与伊人相会的情景。下片说好梦不长,来去匆匆,所望这欢会能到“晓钟敲破”之时,却忽而梦断,顿生怅惘之感。全词中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反差,使其凄苦之情具有特殊的感染力。
创作背景
赵秀亭、冯统一《饮水词笺校》载:“据‘薄嗔’、‘偎人’语,知所梦为亡妻。卢氏既丧,一年始葬。旧习,其柩应暂厝寺庙。视‘肯来么’三字,副题所云‘萧寺’,即卢氏厝灵之庙宇。词作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七月之前。”
纳兰寄宿佛寺,在佛门圣地,寂静暗思,不由得心生感叹而作此词。
相关诗词
-
《汎西崦宿光福寺》拼音版
西崦山前飞白鸥,东洙江上春事休。已无梅花刺我眼,赖有太湖消客愁。独爱老僧眠水寺,为寻芳芷步汀洲。风尘豺虎匝江汉,西望长安生隐忧。
-
《寻芳草·本意》拼音版
嫩碧微烟笼。踏青时、芳菲谁共。绣鞋儿、却被香尘拥。挽不住、王孙梦。拾翠几寻思,笑然着、合欢闲弄。茜裙飘、撩得蔷薇动。零乱了、钗头凤。
-
《南歌子·幽径寻芳草》拼音版
幽径寻芳草,空山吊夕阳。江皋木落正严霜。弹到南音呜咽断人肠。信美非吾土,消愁剩醉乡。吟魂飞去落潇湘。戏拍君肩一笑尽千觞。
-
《倦寻芳·灵峰寺梅花盛开因循未往枨触旧游》拼音版
小楼客思,人日风光,相对清惋。念念灵峰,红萼破寒初展。残雪钟边山远近,小诗驴背春深浅。待幽寻,只苍苔故径,别怀怎遣。记细舸、平湖才见。栏外回风,吹滟金线。觅梦虚亭,剩有冻禽凄断。空水青摇分袂影,高花间作听经伴。忍孤踪,傍芳栏,百回千转。
-
《弘教寺三首·其三》拼音版
宣皇在日寺新成,万乘亲来寺里行。芳草也知无玉辇,秋风秋雨满阶生。
-
《山寺见牡丹》拼音版
倦游曾向洛阳城,几见芳菲照眼新。载酒屡穿卿相圃,傍花时值绮罗人。十年客路惊华发,回首中原隔战尘。今日寻芳意萧索,山房数朵弄残春。
-
《胡静父携盒过大槐寺作》拼音版
拂曙青丝榼,提携潞水东。为寻芳草色,重到大槐宫。老干排丹壑,疏枝碍碧空。黄梁炊渐熟,千劫梦魂中。
-
《芳树二首为上海陆氏赋陆出东坡故砚姑苏全肩笔索予面赋一字起十字止·其二·前缺八字句此篇足之》拼音版
...家齑。虽有文马千驷,不如西山啜薇,猗嗟富贵良何为。瞻彼青青兮陌上林,秾华灼灼兮一何早。凉风有时漂摇来吹汝,坐见凄凄白露满芳草。愿采青松寄情亲于远道。
-
《子英云玉山顾隐君今于同里法喜寺楼居日钞佛书至午而止馀暇则吟咏不辍虽亲旧来访亦不往答焉余因子英复去作此代简》拼音版
客来喜得平安信,萧寺楼居日掩扃。湖近浪摇窗影白,地偏苔没屦痕青。群贤方结莲花社,小楷犹钞贝叶经。岁晚扁舟归甫里,好寻渔父过寒汀。
-
《满庭芳·寄江叔廉》拼音版
鸡犬相闻,溪山如画,梅花只在前村。逍遥杖屦,不过翟公门。前度春风已老,对芳草、还忆王孙。长安市,看花人去,车马正争喧。向来东海上,水南水北,如石如温。念鸥冷诗盟,何日重论。老我蓬蒿三径,开怀抱、赖有琴尊。公知否,萧斋雨漏,四壁篆书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