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南乡子·相见处》是五代李珣的一首词作。这首词写一位南方少女偶尔遇到一位少年,一见钟情,巧妙地佯失双钗,暗约相会。作者准确地把握住少女的人物形象,通过几个极有个性特征的行为,既描绘了少女性格中天真无邪、热情奔放的一方,又勾画出情窦初开的少女矜持、羞涩的一面,惟妙惟肖,呼之欲出。全词摹写传神,感情纯朴,词中又点缀以越王台、刺桐花、大象等南方风物,使这首词洋溢着一种南国情调,令人赏心悦目。
创作背景
据《栩庄漫记》考证,李殉是早期来华的波斯人后裔。其文化底蕴无疑是伊斯兰文化,这从他兼治医学,其弟也以从医为业即可得到某种启示。又由于李殉长期生活于中土,受汉文化的濡染自然在所难免。伊斯兰圣贤自古也都是提倡接受先进的汉文化的,穆罕默德所谓“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即真实地反映了这一思想。李殉“以秀才预宾贡”,全面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但身上固有的伊斯兰文化因子仍时时在发挥作用。“词”是词人的心曲,是词人情志的外化。他“亡国不仕”,“多感慨之音”是儒家思想的体现;他少柔婉纤丽的情调,而多明快真切的风格,不无潜在的伊斯兰文化的影响。汉、波斯文化对他的交互作用,使其词作在西蜀文坛上别开生面。
李珣虽深受中国文化影响,亦颇负诗名,但终不脱波斯人本色,多年以经商为生,浪迹天涯,曾到过广州。唐末广州已是重要的通商口岸,有阿拉伯人万余。李珣在那里如鱼得水,有一段颇为自在得意的生活,常邀女子同游。李殉共有十七首《南乡子》词,皆写南国山水风光与民俗人情。此词即为其中的一首。
相关诗词
-
《凤林乡乃王氏初迁之地子孙散处既久至正戊戌兵戈扰攘余至凤林访诸宗族为避地之计因赋诗见意示子姓云》拼音版
凤林县南鄙,山僻田衍腴。维婺望王氏,吾祖始所居。子孙既散处,往往乡相都。绵延四百载,馀裔犹纷敷。悬知本根茂,枝叶自扶疏。我家县隅北,去此两舍涂。避地乃此来,属时正艰虞。所来为宗族,岂以势...
-
《送诚上人》拼音版
长安城头秋日黄,长安道上秋风凉。游子念亲从定起,一衲卷云归故乡。七月八月吴楚路,十里五里东南疆。遥知子母相见处,篱落黄花吹晚香。我母今年六十四,千丈白发应沧浪。石田茆屋归未得,西山几度明斜阳。因送君行发深省,天地阔远愁茫茫。他年相寻君勿忘,杨柳当门水满塘。
-
《南乡子·泊雁小汀洲》拼音版
泊雁小汀洲,冷淡湔裙水漫秋。裙上唾花无觅处,重遊,隔柳惟存月半钩。准拟架层楼,望得伊家见始休。还怕粉云天末起,悠悠,化作相思一片愁。
-
《南乡子·兰桡举》拼音版
兰桡举,水文开,竞携藤笼采莲来。回塘深处遥相见,邀同宴,渌酒一卮红上面。
-
《南乡子·双荔枝》拼音版
天与化工知,赐得衣裳总是绯。每向华堂深处见,怜伊,两个心肠一片儿。自小便相随,绮席歌筵不暂离。苦恨人人分拆破,东西,怎得成双似旧时。
-
《南乡子·西江岁暮送友入都》拼音版
相亿一欣然。何处韶光最可怜。别后依依寒食里,东田。沙岸蒲帆隔野烟。湓水暮连天。愁见孤城落日边。共说京华旧游地,潸然。明日春风又一年。
-
《南乡子·二之一》拼音版
嗟见世间人,但有纤毫即是尘。不住旧时无相貌,沈沦,祗为从来认识神。作么有疏亲,我自降魔转法轮。不是摄心除妄想,求真,幻化空身即法身。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拼音版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
《南乡子·好个主人家》拼音版
好个主人家,不问因由便去嗏。病得那人妆晃子,巴巴,系上裙儿稳也哪。别泪没些些,海誓山盟总是赊。今日新欢须记取,孩儿,更过十年也似他。
-
《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拼音版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