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作者托物寓意,一、二句以蝉的栖高饮露、蝉声远传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标逸韵;三、四句分别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满张力,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全诗简练传神,比兴巧妙,以秋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况,耐人寻味。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创作年代初唐
创作背景
李世民夺位李渊后,虞世南任弘文馆学士,成为重臣,但从不傲慢,踏实勤奋,使得李世民对其称赞有加,深得赏识,于是常邀他参加一些典礼活动。一天,李世民起了雅兴,邀请弘文馆学士们共赏海池景色,谈诗论画,李世民询问大家是否有新的诗歌作品,虞世南便诵读出该诗。
相关诗词
-
观物四首·其三·蝉
乱蝉凄咽下复高,逢秋辄作升木号。老夫触热思静卧,夕阳畏见声嘈嘈。客来画册誇莫二,伐木驱蝉蝉不至。不辞来岁无繁阴,正恐先为斧斤费。
-
新蝉
...鸣,妙趣谁能晓。荷叶大於钱,榴花火欲燃。高斋蝶梦醒,著意听新蝉。螳螂学捕蝉,逐逐寻高柳。岂知轻薄儿,挟弹随其后。抱叶曳疏声,风翻随叶落。旋复上高枝,适然何住著。游疏缘雨短,诗少为愁多。一声新蝉鸣,始识晚春过。别院槐风细,疏帘绿荫深。借尔閒中响,清予...
-
调笑令·早蝉
春月。春月。照见花枝清绝。玉人小立花边。独听枝头早蝉。蝉早。蝉早。莫又韶龄易老。
-
六月初三日闻蝉
先秋半月蝉初鸣,忽然闻此凄切声。秋风未振绿树暗,树叶不知蝉早惊。羁人辗转破午睡,一官匏系何所成。君不见一岁蝉鸣一回老,头边白发如秋草。
-
始闻蝉有怀白宾客去岁白有闻蝉见寄诗云秖应催我老兼遣报君知之句
蝉韵极清切,始闻何处悲。人含不平意,景值欲秋时。此岁方晼晚,谁家无别离。君言催我老,已是去年诗。
-
郊园闻蝉寄诸弟
去岁郊园别,闻蝉在兰省。今岁卧南谯,蝉鸣归路永。夕响依山谷,馀悲散秋景。缄书报此时,此心方耿耿。
-
望蓬莱·闻蝉
秋蝉噪,声细又声长。饮罢餐风声不困,声声都了显行藏。使我起凄惶。堪嗟叹,模样是蜣螂。尚自超然蝉退去,为人宁忍昧三光。急急养铅霜。
-
闻蝉思南郑
昔在南郑时,送客褒谷口。金羁叱拨驹,玉碗蒲萄酒。醉归涉漾水,鸣蝉在高柳。回鞭指秦中,所惧壮心负。人生岂易料,蹭蹬十年后。蝉声恍如昔,而我已白首。逆胡亡形具,舆地沦陷久。岂无好少年,共取印如斗。
-
闻蝉
人行沌口三程路,蝉作阳关第四声。待到日夕蝉歇处,无端促织替渠鸣。
-
蝉
斜阳挂庭树,有蝉鸣树颠。无端聒人耳,惊我闲窗眠。吾观动物中,至清莫如蝉。翩然蜕污浊,饱餐风露寒。此外一无求,何苦浪喧喧。口给祇屡憎,不如且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