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
〔宋〕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石钟山记》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游石钟山后所写的一篇考察性的游记。文章通过记叙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强调要正确判断一件事物,必须要深入实际,认真调查。
- 作品出处苏东坡全集
- 文学体裁散文
- 创作年代北宋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六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现河南临汝)团练副使时,顺便送他的长子苏迈到饶州德兴县任县尉,途径湖州,游览了石钟山,进行实地考察,为辨明石钟山命名的由来,写了《石钟山记》这篇文章。
相关诗词
-
东坡石钟山记墨迹
先生元丰后,笔法陵晋汉。摹拟遍天下,真伪纷相半。尝经石钟山,作记濡柔翰。流落百年间,水渍颇坏烂。从何得此本,装轴成珍玩。卷舒眼增明,百伪莫能乱。梦奠微言绝,笺注多乖叛。先生传家学,论著...
-
过湖口县上下石钟山即东坡所记者是夕宿其下
上钟山,下钟山,两钟尔大何处悬。沧波作杵天作簴,悬在江湖都会间。蜀江西来一万里,章江南来会于此。更着鄱阳与彭蠡,混同四水作一水。万岁千秋撞不止,两钟可是难当抵。上钟打得到骨髓,下钟打穿胸腹底。世无坡老辨古器,谁知出自周与魏。老夫不能认款识,愿闻大声开病耳,今夜月明正无滓。
-
石钟山
...眼,鸟卵破瓮缶。一一皆下垂,中空无一有。有时应鞺鞳,照影见星斗。忽然风喧豗,声作蒲牢吼。年深追蠡坏,兼恐石断纽。惜哉坡公记,石刻泐已久。茫茫宇宙间,孰是真不朽。
-
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
-
游褒禅山记
...洞百馀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遊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遊者不能穷也,谓之後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
-
钟山即事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
钟山西庵白莲亭
山亭新破一方苔,白帝留花满四隈。野艳轻明非傅粉,秋光清浅不凭材。乡穷自作幽人伴,岁晚谁为静女媒。可笑远公池上客,却因松菊赋归来。
-
同长安君钟山望
解装相值得留连,一望江南万里天。残雪离披山韫玉,新阳杳霭草含烟。馀生不足偿多病,乐事应须委少年。惟有爱诗心未已,东归与续棣华篇。
-
游钟山
两山松栎暗朱藤,一水中间胜武陵。午梵隔云知有寺,夕阳归去不逢僧。
-
怀钟山
投老归来供奉班,尘埃无复见钟山。何须更待黄粱熟,始觉人间是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