缁衣
〔先秦〕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郑风·缁衣》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是《郑风》的第一篇。关于此诗主旨历来有很大争议,大致可以分为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此诗所要表达的是好贤、礼贤,反映出一种极强的矢志不回的精神;一种认为这是写家庭亲情的诗,用的是夫妻之间日常所说的话语,体现的是抒情主人公对丈夫无微不至的体贴之情。全诗三章,每章四句,直叙其事,属赋体,反复叠咏,每章的最后两句都是相同的,显示出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 作品别称郑风·缁衣
- 作品出处诗经
- 文学体裁杂言古诗
- 创作年代周代
创作背景
《郑风·缁衣》这首诗,旧说多以为这是赞美郑武公好贤之德的诗篇。《毛诗序》谓:“美武公也。父子并为周司徒,善于其职,国人宜之,故美其德,以明有国善善之功焉”。郑笺云:“父谓武公父桓公也。司徒之职,掌十二敎。善善者,治之有功也。郑国之人皆谓桓公、武公居司徒之官正得其宜。”
这首诗虽然在近现代《诗经》选本中很少见到,可在古代典籍中却不时提到。《礼记》中就有“好贤如《缁衣》”和“于《缁衣》见好贤之至”的记载(转引自《诗集传》)。郑国开国之君郑桓公为周幽王时的司徒,他的儿子郑武公则为周平王时的司徒。因此,唐代司马贞在《史记索隐》的《郑世家》“述赞”中说:“厉王之子。得封于郑。代职司徒,《缁衣》在咏。”宋代的朱熹在《诗集传》中说:“旧说,郑桓公、武公,相继为周司徒,善于其职,周人爱之,故作是诗。”他似乎是赞成这一“旧说”的。而清代的姚际恒、方玉润则以为这是“美武公好贤之诗”(《诗经原始》)。当代学者高亨先生也同意此说。他说:“郑国某一统治贵族遇有贤士来归,则为他安排馆舍,供给衣食,并亲自去看他。这首诗就是叙写此事”(《诗经今注》)。至于郑国统治者是真“好贤”,还是政治手腕,论者也是有不同看法的。如王夫之就认为:“《缁衣》之诗,王子友(桓公)之工其术以歆天下者也。”(《诗广传》)意思是,所谓“好贤”,乃是巩固其统治地位的权术耳。
相关诗词
-
乐天少傅五月长斋广延缁徒谢绝文友坐成睽间因以戏之
五月长斋戒,深居绝送迎。不离通德里,便是法王城。举目皆僧事,全家少俗情。精修无上道,结念未来生。宾閤缁衣占,书堂信鼓鸣。戏童为塔象,啼鸟学经声。黍用青菰角,葵承玉露烹。马家供薏苡,刘氏饷芜菁。暗网笼歌扇,流尘晦酒铛。不知何次...
-
梦衣行
梦中食君食,梦中衣君衣。
-
南乡子·浅色染春衣
浅色染春衣。衣上双双小雁飞。袖卷藕丝寒玉瘦,弹棋。赢得尊前酒一卮。冰雪拂胭脂。绛蜡香融落日西。唱彻阳关人欲去,依依。醉眼横波翠黛低。
-
谢吴闲闲大宗师寄鹤氅衣
...未是真仙俦。因服究其衷,有怀小竹楼。一时示萧散,千载瞻风流。鄙人冒朱紫,因循成白头。衣锦不尚絅,褫带宜承羞。归来作褐父,敝缊寒无忧。老仙独不弃,谓可同真游。解衣远衣我,意重千金裘。高义固多感,浊骨难昆丘。披之焚香坐,世虑忘嚣湫。神仙未能学,愿学王...
-
论语·10《乡党篇》
...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 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 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
赠汪苕文民部
垂杨叶老莺乱飞,牡丹花尽黄蜂稀。桑乾河水长三尺,渡头舟子催人归。我独临时归不得,搔首看天判南北。长安当面背面尘,孤客缁衣素衣色。结交有何意,要识公与卿。蹩躠骑短驴,翻来马狰狞。马长驴短坠沟下,睨人玉鞭鞭玉马。投刺多逢谒者嗤,入门反被官奴骂。斸桐...
-
八月四章
...在河在嵩。我思之人,天中水中。之人未从,我心忡忡。彼何人兮,秋其可同。秋风既清,苇秀绩成。我思之人,如裳如缨。缁衣未迎,授衣有惊。岂曰无衣,与女同籯。秋风既肃,壶断枣剥。我思之人,如胸如腹。之人未谷,逝敢谋独。岂曰无谋,惟心惟目。秋风吹兮,秋日微兮...
-
学诗斋联句
明良赓歌基,猗那奏鼓始。清庙殊雍雍,赤舄固几几。岂惟缁衣贤,政以朱襮美。原鸰兄弟急,河鲂父母迩。便施谷中葛,亦采体下菲。咏桑表沃若,歌莱赋乐只。鲍谮苏公绝,厉怀凡伯耻。思鸣卷阿凤,愿绘衮衣蜼。蔽以思无邪,毋曰鼠有体。言超授简贡,道在过庭鲤。遂去文辞...
-
寄卢俨员外秋衣词
寄远空以心,心诚亦难知。箧中有秋帛,裁作远客衣。缝制虽女功,尺度手自持。容貌常目中,长短不复疑。斜缝密且坚,游客多尘缁。意欲都无言,浣濯耐岁时。殷勤托行人,传语慎勿遗。别来年已老,亦闻鬓成丝。纵然更相逢,握手唯是悲。所寄莫复弃,愿见长相思...
-
九日
瓦鼎松声涨苦荼,替杯中物泛茱萸。白衣不识缁衣客,自撷寒英插古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