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鹧鸪·观潮

苏轼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碧山影里小红旗。侬是江南踏浪儿。

拍手欲嘲山简醉,齐声争唱浪婆词。

西兴渡口帆初落,渔浦山头日未欹。

侬欲送潮歌底曲?尊前还唱使君诗。

作品简介

《瑞鹧鸪·观潮》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上片写弄潮儿在万顷波中自由、活泼的形象。下片写钱塘江退潮,弄潮儿唱起“使君诗”作为送潮曲。此词语言平实,亲切有味,用笔精炼含蓄。

创作背景

苏轼在《乌台诗案》中说:“熙宁六年,任杭州通判,因八月十五日观潮作诗五首,写在安济亭上。”其诗即《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卷十指出:“八月十五日观潮,题诗安济亭上,复作《瑞鹧鸪》词。”合而观之,可知《瑞鹧鸪·观潮》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八月。

  • 赏析

浙江钱塘潮本是大自然的奇观,自唐以来,天下闻名。在词苑中,最早阑入这一「伟观」的,要数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之二:「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宋初潘阆在《酒泉子》十首之十中对此也有颇见精采的描写:「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如此雄奇的自然景观,对于通判杭州的东坡来说,确实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但直到判杭的第三年中秋节,东坡纔得到了观潮的机会,并留下...

展开全部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