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澹如楼读书》是近代政治家康有为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首联和颔联写了康有为读书的心得,认为书读的多了,思想和文风都有所变化;颈联和尾联写自己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但未得到而导致的焦虑、郁闷、忧愁、茫然。此诗熔裁古事,娴于用典,呈现出沉郁悲慨的豪情美。
- 作品出处万木草堂诗钞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文学韵律押[文]韵
- 创作年代1879年
创作背景
康有为的叔祖叫康国器,曾官至广西布政使,代理广西巡抚,卸任后归乡修澹如楼,藏书两万册,康有为在此读书多年。光绪五年(1879年),康有为依据自己的读书经历写下了《澹如楼读书》该诗。
相关诗词
-
题礼部尚书巎子山
神仙亦时有,公子间时无。公子世岂无,不如公读书。神情俊朗自仙骨,清淑之气钟扶舆。娟娟夜月明瑶瑜,灿灿秋水涵芙蕖。既不爱臂鹰逐兔驰飞菟,又不喜杨花扑帐斟流酥。心之所乐者...
-
最高楼·题巢章甫海天楼读书图
天津市,镫火隘通衢。中有隐人居。一枝漫拟同巢父,千间犹欲庇寒儒。是谁能,将此意,写成图。想时傍、元规楼畔坐。又还著、元龙楼上卧。风月夜,啸歌徐。海波宽处驯鸥鸟,芸笺香里伴蟫鱼。问先生,秦火后,读何书。
-
书室联
书不读人,人实读书,故曰书可读,书无不可读;室难容我,我能容室,果何室足云,室陋之足云。
-
得家书报长孙应阳入小学
孙儿生质颇清明,只在收心养性成。看罢平安二更尽,耳边如听读书声。
-
题明秀楼·其一
江流一碧际长空,江上青山秀色重。几度高楼读书罢,画阑秋水看芙蓉。
-
过青岛晤刘幼云属题潜楼读书图时欧洲搆兵岛亦戒严
三年一面九回肠,楼外沧尘恐又扬。四海曾无床可坐,群书容有壁能藏。玄黄龙战今方始,潇晦鸡鸣古所臧。大好家居犹自坏,枝栖萍寄事寻常。
-
刘幼云潜楼读书图
秉书以事君,自处在忠孝。惜哉非甲胄,救国乃无效。抱书窜穷岛,举国孰同调?潜楼非人间,东海意已蹈。此中不废读,放眼藐群盗。纷纷乱未止,恃此昌吾道。狂夫天稍厌,反正谁能料?何妨坚信书,南山占雾豹。
-
因忆灊楼读书之乐呈介甫
忆昨灊楼幸久留,乾坤谈罢论雎鸠。它时已恨相从少,此日能忘共学不。南去溪山随梦断,北来身世若云浮。行藏愿与君同道,祇恐蹉跎我独羞。
-
赠成都鲁讲书
...失喜瞻在前。幅巾耸英标,衔袖出文编。倒屣平生欢,剧谈河汉悬。老我三入朝,广识两蜀贤。相与论诸公,与君最周旋。自言隐太城,读书三十年。城中竹溪居,肥遁远市廛。清溪拥屋后,绿树环前轩。一舟号横雪,可溯复可沿。拂衣下三峡,非为名利牵。滟滪追古作,海潮...
-
代书寄内弟耐翁总干
...。惜君年欲侵,正以远大期。得书再三读,惘然增愕眙。非所望于子,所言何背驰。江湖两路间,弄兵分潢池。羽檄以时至,庙堂日三思。调度供军需,发兵匝四垂。吾事诚可虑,彼亦安能为。岂曰白头贼,指日当诛夷。使子任贼冲,尚望羽扇挥。如何隔千里,遽求奉檄归。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