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三
〔魏晋〕
迢迢(1)槐江岭(2),是为玄圃(3)丘。
遥遥高耸槐江岭,那是玄圃最高冈。
西南望昆墟(1),光气(2)难与俦(3)。
远望西南昆仑山,珠光宝气世无双。
亭亭(1)明玕(2)照,洛洛(3)清瑶(4)流。
高高珠树光明照,谣水涓涓流细淌。
恨不及周穆(1),托乘(2)一来游。
可恨不及周穆世,搭车也去一游赏。
小提示: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三》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读山海经·其三》此诗咏赞帝乡昆仑玄圃并表达了愿托乘周穆王之车以遨游其中之态,与屈原“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一致,寄托对世俗之情的厌弃、对美好世界的向往。
- 作品出处陶渊明集
- 文学体裁五言诗
- 创作年代东晋
创作背景
关于这组诗的创作背景学界尚有争议。逯钦立认为这组诗大约作于晋安帝义熙三年(407)或四年(408),陶渊明处于归园田居前期,耕种之余便以琴书自娱。这期间他读了《山海经》及另一些神话、历史书如《穆天子传》之类,有感而作这十三首诗。而邓小军认为这组诗当系作于刘裕篡晋之后,孟二冬则说这组诗大约作于宋武帝永初三年(422),陶渊明五十八岁。
相关诗词
-
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隐静·其十三
师本穷和尚,我亦穷秀才。忍穷俱已彻,老肯不归来。今师虽暂别,泉石莫相猜。应缘聊复耳,师岂有心哉。
-
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隐静·其十二
僧中有高僧,士亦有高士。我虽不为高,心粗能知止。师是个中人,特患不为尔。何幸我与师,俱是邻家子。
-
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隐静·其十一
古无住持事,但只传法旨。有能悟色空,便可超生死。庸僧昧本原,岂识西归履。买帖坐禅床,佛法将何恃。
-
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隐静·其六
师心如死灰,形亦如槁木。胡为衲子归,以响答空谷。顾我尘垢身,拟向禅河浴。更愿张佛灯,为我代明烛。
-
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隐静·其八
我与师来往,岁月虽未长。相看成二老,风流亦异常。既宴坐岩上,我方为聚粮。傥师能早归,此乐犹未央。
-
赠太常张丞山水图十三首·其三
秦中本自好溪山,况在终南鄠杜间。占得林泉清胜处,投簪莫待老方还。
-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三
野人头尽白,与我忽相访。手持青竹竿,日暮淇水上。虽老美容色,虽贫亦闲放。钓鱼三十年,中心无所向。
-
喜山鹊初归三首·其三
阻他罗网到柴扉,不奈偷仓雀转肥。赖尔林塘添景趣,剩留山果引教归。
-
山中六言三首·其三
风煖江鸿海燕,雨晴檐鹊林鸠。一段青山颜色,不随江水俱流。
-
王章甫送余石头口因共游赤壁章甫将归读书九峰山三首·其三
一棹别乌林,高云去去深。易销唯黑发,未了是名心。洗墨桐花下,读书石壁阴。明年定传写,千纸满璆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