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花声·雨花台

朱彝尊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小长干接大长干。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渔竿。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更无人处一凭栏。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

作品简介

《卖花声·雨花台》是清代词人、学者、藏书家朱彝尊所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为怀古伤今之作。上片写登雨花台远望之所见。白门、石头城、大小长干都是南京古代的繁华之地,只今却空有渔翁的钓竿,呈现出一派萧瑟、冷落,对比鲜明,不胜今昔之感。下片写雨花台之景色,笔法极其飘忽,将眼前之景与昔日之景混为一片,把内心的苍凉沉痛之情融入景物之中,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全词辞采清丽自然,声律和谐宛转,在萧瑟凄凉的意象中,寄托着作者深沉绵远的感慨。

创作背景

南京是六朝都城,是历史上著名的金粉繁华之地。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南明福王也以南京为首都。可是清兵南下时,南京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作者在明清易代之际,正好游览雨花台,便通过对金陵城满目荒凉、衰败景色的描绘,借对六朝的追溯来表达对明朝的哀怨,于是便写下了《卖花声·雨花台》该首词。

  • 赏析

词的上片一开头,作者便调动读者的视觉与听觉,让人们看到的是“衰柳”,听到的是冰冷的潮水打着空城而退去声音。看上去作者是在写景,而实际上就像传感系统一样,作者非常敏锐地从“衰柳”上,从冷潮中,感到了苍凉冷落,并且把自己这种深沉的感慨,透露和传导给了读者。

接着,作者举目远眺:“小长干接大长干。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渔竿。”放眼望去,小巷大街依旧,而歌板声...

展开全部
朱彝尊

朱彝尊

清朝词人、清词三大家之一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清康熙十八年(1679)应博学鸿词科,授检讨。清初浙西词派创始人,论词推崇姜夔、张炎。诗与王士祯齐名,有“南朱北王”之称。有《曝书亭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