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是晚唐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收录于《全唐诗》中。 首联写作者写诗的原因,行次灞上,便作此诗,回寄同科未及话别诸友,以抒情怀;颔联写作者东归后与同年彼此相隔,虽音书可通,却终难知彼此消息,只能长相忆而已;颈联写友人间推测作者行踪却难于相聚;尾联写劝慰友人:离愁难,不要折柳相赠。这首诗虽然是写别离,却贵有风致,咏离别而无离恨,喜悦轻快心情溢于字里行间,别具一种顾盼生姿之风致。
创作背景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李商隐应试,经令狐绚誉荐,而登进士第,高锴当时共录取了四十名新进士,除李商隐外,还有李肱(状元)、张棠、李定言、牛丛、郑茂谌、曹确、吴当等。这些就是李商隐的同年好友。其中韩瞻后来成了李商隐的联襟,关系最为密切。离京之前,同年好友们设宴为商隐饯行,大家互相勉励一番,约好今后要尽量互相提携等等,然后握手道别。李商隐及第离会后,即东归济源(今河南省济源县)省母,行次灞上,便作《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此诗,回寄同科未及话别诸友,以抒情怀。
相关诗词
-
请告东归发灞桥却寄诸僚友
征徒出灞涘,回首伤如何。故人云雨散,满目山川多。行车无停轨,流景同迅波。前欢渐成昔,感叹益劳歌。
-
送太学颜明经及第东归
平楚干戈后,田园失耦耕。艰难登一第,离乱省诸兄。树没春江涨,人繁野渡晴。闲来思学馆,犹梦雪窗明。
-
东归次瀛上
暖烟轻淡草霏霏,一片晴山衬夕晖。水露浅沙无客泛,树连疏苑有莺飞。自从身与沧浪别,长被春教寂寞归。回首青门不知处,向人杨柳莫依依。
-
送王府张参军附学及第东归
邻家不识斗鸡翁,闭户能齐隐者风。顾步曾为小山客,成名因事大江公。一身千里寒芜上,单马重裘腊月中。寂寂故园行见在,暮天残雪洛城东。
-
元丞宅送胡浚及第东归觐省
登龙兼折桂,归去当高车。旧楚枫犹在,前隋柳已疏。月中逢海客,浪里得乡书。见说江边住,知君不厌鱼。
-
送冷朝阳及第东归江宁
高第由佳句,诸生似者稀。长安带酒别,建业候潮归。稚子欢迎棹,邻人为扫扉。含情过旧浦,鸥鸟亦依依。
-
永遇乐·送陈仁和自便东归陈至上饶之一年得子甚喜
...晚,卷地惊风雨。问君知否,鸱夷载酒,不似井瓶身误。细思量,悲欢梦里,觉来总无寻处。芒鞋竹杖,天教还了,千古玉溪佳句。落魄东归,风流赢得,掌上明珠去。起看清镜,南冠好在,拂了旧时尘土。向君道,云霄万里,这回稳步。
-
送人明经及第东归
十问九通离义床,今时登第信非常。亦从南院看新榜,旋束春关归故乡。水到吴门方见海,树侵闽岭渐无霜。知君已塞平生愿,日与交亲醉几场。
-
及第东归泗上遇孙穆之话别
偶负同年约,知君先出京。相逢得酒病,欲别值蝉声。共立山当眼,分题雨过城。东归几人问,为子耻诗名。
-
及第东归将赴调寄李成季
...,九门历尽惊复还。嘈嘈广乐犹盈耳,出门依旧重人间。不知先辈今何往,仙标玉骨天应赏。千里东归暮景清,桑麻暗地日衔城。黄金宫阙初回望,青草恩袍偶自荣。归来浣濯亲甘旨,却叹京尘误游子。家人饭黍慰辛勤,邻媪壶浆佐欢喜。君不见冯欢一剑星阑干,短歌慷慨不堪弹。...